老人補血營養品怎麼挑?常見成分說明與選購前注意事項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老人補血,不只是補鐵

幫長輩挑補血營養品…嗯,頭有點痛。市面上選擇太多。

第一步,要釐清,貧血不等於只缺鐵。老年人的貧血,原因很複雜。可能是慢性病、營養吸收不良,或是其他問題。 比如,有些人其實是缺維生素B12或葉酸,這兩種也會造成貧血。 所以,不能看到「貧血」兩個字,就自己跑去買高劑量的鐵劑。最好還是先讓醫生看過。

關鍵成分有哪些?

先說結論,常見的就那三樣:鐵、維生素B12、葉酸。這三個是造血的基礎材料。

  • 鐵:這是血紅素的核心成分,負責運送氧氣。 缺鐵最直接,就是缺鐵性貧血
  • 維生素B12:主要跟神經系統健康、紅血球的形成有關。 如果缺了,紅血球會變得奇形怪狀,沒辦法好好工作,這叫「巨球性貧血」。
  • 葉酸:跟B12是好夥伴,一起幫忙製造正常的紅血球。

重點是,長輩的貧血原因常常不只一種。 可能是因為年紀大了,胃酸分泌變少,影響了鐵和B12的吸收。 所以,只單補一種,效果可能不好。

不同補血營養食物的示意圖
不同補血營養食物的示意圖

鐵的種類怎麼分?這很重要

市面上的鐵,主要分兩種:血基質鐵 (Heme Iron) 和非血基質鐵 (Non-Heme Iron)。

簡單說,動物來源的是血基質鐵,像是紅肉、內臟裡的。 植物來源的是非血基質鐵,比如菠菜、豆類。 兩者吸收率差很多。血基質鐵的吸收率大概有15-35%,而非血基質鐵只有2-20%,而且還很容易被茶、咖啡裡的單寧酸或蔬菜裡的草酸影響。

再來,保健食品裡的鐵,又分成「二價鐵」和「三價鐵」。 二價鐵吸收快,但對腸胃比較刺激,像是硫酸亞鐵。 三價鐵比較溫和,但需要身體多一道手續轉換才能吸收,效果慢一點。

近年來還有一個「甘胺酸亞鐵」,它是用胺基酸把二價鐵包起來,所以吸收率高,又不像傳統二價鐵那麼刺激腸胃。 對腸胃比較敏感的長輩來說,可能是個可以考慮的選項。

常見鐵劑類型比較
鐵劑類型 優點 缺點 適合對象
硫酸亞鐵 (Ferrous Sulfate) 就是傳統的二價鐵...價格便宜,補鐵效果快。 對腸胃刺激性比較強,有些人吃了會噁心或便秘。 嗯...沒有腸胃敏感問題、預算有限的人。
血基質鐵 (Heme Iron) 動物來源的,吸收率很高,大概15-35%,不太受飲食影響。 通常比較貴,而且是動物來源,吃素的人不能用。 飲食不均衡、需要高效補鐵的人。
甘胺酸亞鐵 (Ferrous Bisglycinate) 這是二價鐵,但有包覆技術。吸收率聽說很高,又很溫和,不太會便秘。 價格...通常比傳統鐵劑貴一些。 腸胃敏感、對傳統鐵劑副作用反應大的人。
檸檬酸鐵 (Ferric Citrate) 三價鐵,很溫和,副作用少。 吸收率不如二價鐵,效果來得比較慢。 對副作用極度敏感,可以接受慢慢補的人。
藥師向長者說明營養品標示
藥師向長者說明營養品標示

選購前,要注意什麼?

挑選前,有幾件事要想清楚。

  • 先看醫生,再買補品:這點要重複講。老年人貧血原因多,自己亂補可能補錯,甚至延誤病情。 像慢性腎臟病也可能導致貧血,這就不是吃鐵能解決的。
  • 劑量不是越高越好:補過頭會有副作用,像是便秘、噁心。 而且,國外有研究指出,對老年人來說,低劑量的鐵和高劑量的鐵,提升血紅素的效果其實差不多,但低劑量的副作用少很多。
  • 看清楚是哪種「鐵」:如前面表格說的,不同鐵源的吸收率和副作用差很多。 選擇甘胺酸亞鐵這類比較溫和、吸收率又不錯的,可能更適合長輩。
  • 複方成分是否需要:很多產品會添加維生素C、B群等。維生素C確實可以幫助非血基質鐵的吸收,B12和葉酸則是本來就對造血很重要。 這些複方是加分項,但核心還是要看鐵的種類和劑量。
  • 注意不同國家的建議量:這點很有趣。台灣衛福部國健署建議51歲以上每日鐵攝取量是10mg。 但英國NHS的建議是8.7mg。 美國NIH的資料就更細了,他們會考慮到素食者需要攝取更多。 這些差異提醒我們,沒有一個劑量適用所有人,還是要看個人狀況和飲食習慣。

常見的錯誤觀念

很多人會有一些誤解,這裡也記一下。

一個是「貧血就該多吃豬肝」。豬肝的鐵含量確實高,但它的膽固醇也高,而且現在人更擔心重金屬殘留問題。 相比之下,適量的紅肉或鴨血可能是更安全的選擇。

另一個是「保健食品可以跟茶或牛奶一起吃」。千萬不要。茶和咖啡裡的單寧酸、牛奶裡的鈣,都會妨礙鐵的吸收。 最好是間隔兩個小時以上再吃。

比較不同補血保健品的成分標示
比較不同補血保健品的成分標示

總結一下思考...

總之,幫長輩挑補血產品,是個需要謹慎的事情。不是去藥局買個最貴的、或是電視廣告打最兇的就好。

核心思路應該是:先診斷、後補充。然後根據長輩的腸胃狀況、飲食習慣,去選擇一個溫和、好吸收、劑量又恰當的產品。與其追求高劑量,不如追求「穩定、持續」的補充。畢竟,身體的調整需要時間,不是吃仙丹。

最後,最重要的還是回歸日常飲食。營養品是輔助,不是主角。均衡的飲食,才是健康的根本。


互動一下: 你在幫家人挑選營養品時,最困擾的是什麼?是成分看不懂,還是價格差異太大?在下面分享一下你的經驗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04-29 Reply
    這篇文章涵蓋了老人補血的各個方面,真是太有幫助了!如果能提供一些國際上有效的補血產品和資源,會更棒哦!期待更多相關資訊,謝謝!
  2. profile
    Guest 2025-04-29 Reply
    這些補血營養品的選擇看起來很重要,但我在想,真的有必要給老人家這麼多不同的補充嗎?會不會反而造成身體負擔呢?希望能聽聽專家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