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我到中醫養生:提升幸福感的四大智慧與實踐


摘要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內心的需求與身體的健康。這篇文章探討了中醫養生如何幫助我們從無我狀態中找回自我,並提升幸福感,讓每位讀者都能發現生活中的平衡與和諧。 歸納要點:

  • 理解五行理論:透過五行相生相克的智慧,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身身心狀態。我曾運用這一概念來調整飲食,結果感受到精力充沛。
  • 實踐靜坐冥想:靜坐不僅有助於放鬆心情,也能增進內在的覺察力。我經常在早晨靜坐十分鐘,讓自己一天都保持清晰與平靜。
  • 運用草藥療法:學習使用適合自身體質的草藥,如菊花茶來舒緩壓力,對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顯著改善。
透過這些中醫智慧,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探索自我,提高幸福感,在繁忙日子裡找到片刻寧靜。

年終反思的重要性

我的2024年年終反思又到了一年的結尾!像許多人一樣,我正在進行年終反思。作為一名古代哲學的學習者,我始終努力提升自我,追求美好的生活以及內心的幸福與平靜。今年,我有四個主要的收穫:1. **無我能帶來真正的快樂並消除痛苦**:透過放下自我中心的執著,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自然也會獲得更多的滿足感。2. **專注於某事,它就會增長**:這提醒我們,意念所及之處,就是力量所在。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積極向上的事情上時,生活中的美好便隨之增多。3. **人性本善**:這一信念讓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擁有善良的一面,而理解與包容是促進彼此關係的重要基石。4. **中醫養生小貼士**:運用「調和陰陽」的理念,可以引導身心達到平衡,進而提升整體幸福感。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自身情緒與需求的認識,是促進心理健康的重要步驟。透過這些反思,我期待在新的一年裡持續成長與探索。

自我無私如何帶來真正的幸福

自我無私帶來真正的幸福,並消除痛苦。我們都渴望在生活中感到快樂,但我們需要認識到,真正的幸福與從外部刺激(例如食物、娛樂、遊戲、購物等)獲得的短暫快感是不同的。這些快樂通常是瞬間即逝的,雖然適度享受它們沒有問題,但也可能導致一種滑坡效應和隨之而來的渴求,而渴求本身就是一種痛苦。無私行為能夠增強社會連結感與情感滿足,研究顯示,它促進了腦內多巴胺等快樂激素的釋放,提高了整體幸福感。此外,中醫養生中提倡的「和」與「善」理念,也鼓勵人們在生活中培養關懷他人的習慣,如參加志願服務或家庭互助。這些行為不僅有助於改善人際關係,更透過正向回饋形成良性循環,有益於身心健康。因此,自我無私是一種道德選擇,也是提升個體幸福的重要途徑。
觀點延伸比較:
智慧與實踐無我觀念中醫養生原則幸福感提升方法具體實踐
定義專注於當下,放下自我中心的思考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克透過調整身心狀態來提升生活質量冥想、呼吸練習、飲食調整
核心理念個人存在是宇宙的一部分,強調和諧人體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需顧及整體健康積極面對生活挑戰,尋找快樂源泉每日運動、規律作息、自我反省
實踐方式靜坐冥想以促進內心平靜選擇適合自己的飲食和作息時間表建立正向思維模式,培養感恩之心參加社交活動、志願服務
效果評估減少焦慮與壓力,提高自我認識能力改善身體健康狀況,增強免疫力提升心理韌性,更好地應對困難與挑戰創造更愉悅的生活體驗,增強人際關係

專注於他人能減少衝突與痛苦

另一方面,真正的幸福是持久且滋養心靈與精神的。在《培養內在快樂》一文中,我提到了四個長期幸福的來源:良好的人際關係、幫助他人、擁有清晰的良知,以及看到自己的進步。實踐無私與善良與這些都息息相關。此外,我們所有的負面情緒、痛苦和人際衝突,皆源於對自我的過度專注,對我想要卻無法獲得之物的執著,以及對我自身感受的過分關注。在此背景下,將注意力轉向他人能夠促進心理上的變化,這種「無我」的觀念有助於減少因自我中心所帶來的焦慮與衝突,也能加強同理心和理解。根據心理學原理,當我們專注於他人時,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會被激活,使我們更易感受到他人的情緒和需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志願服務或簡單表達關懷等行為,都能增加彼此間的連結,也提升整體幸福感。

如何提升自我無私的實踐方式

我們對「我」的依附越強,痛苦就越大。因此,古代哲學家教導我們要減少自我中心的思維,並將注意力轉向造福他人。例如,佛陀說過:「視一切眾生如自己。」老子則提到:「視他人的得益為我的得益;視他人的失去為我的失去。」因此,我選擇「無私」作為2024年的主題,並努力實踐淨空法師的教誨:「每一個念頭都想到利益他人。」在這樣的實踐中,我們首先需要理解「無我」的概念,即超越個人的小我,專注於他人和整體。這可以透過冥想、正念練習等方式來達成,使心境更加平靜,同時增強同理心。此外,參與志願服務或社區活動也能促進社會連結感,使我們更深入地關注周圍的人與環境。從中醫角度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提醒我們,在調養身心之際,不僅需關注自身健康,也應重視周遭環境的和諧。選擇適當的草藥,如甘草、菊花等,可以舒緩壓力與焦慮,使內心更具包容性,進而達成自我超越。


如何提升自我無私的實踐方式 Free Images


專注原則如何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

在我的實踐中,我注意到五種主要的自我無私培養方式:首先是把他人放在我之前和之上(例如,將他人優先列入我的待辦事項清單、遵循他人的願望而非糾結於瑣碎的小事,以及對他人付出更多)。其次是同理心(當我們理解他人時,就不會再對他們感到不滿,而能夠以更貼近他們需求的方式幫助他們)。第三是給予建議(對家人更加有禮貌;願意花時間去指導他人)。第四是禮儀(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更加考慮和尊重別人)。最後是思考大局(從長遠的角度和多個人的視角來思考問題)。在今年的實踐中,我獲得了更多的內心平靜、更愉快的人際關係(無論是在質量還是數量上)、一種過著道德生活的滿足感、一種因自我提升而帶來的成就感,以及解決衝突時積極應對的信心。此外,專注於當下交流與互動的重要性也讓我更能提升情緒智商,有助於增進理解與同理心。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了我與周圍人的和諧關係,使我的生活變得更加幸福。

正向能量與負向能量的互動法則

你所專注的,將會成長。今年,一些朋友跟我談到他們的感情問題,而這個原則反覆出現:你所專注的,將會增長。你所給予的能量,就是你所吸引回來的能量。或許這聽起來很明顯,但大多數人似乎對此並不在意。例如,大多數人都不認為自己的配偶是完美無缺的。他們心中總有某些希望對方改變的地方,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在探討正向與負向能量之間互動時,我們可以借鑒中醫五行理論,每種情緒(如喜、怒、憂、思、恐)都與不同內臟相連結,影響著身體健康和幸福感。因此,如果我們花更多時間去關注積極的一面,例如欣賞伴侶的小優點,而非挑剔他們的不完美,就能促進氣血流通,達到身心平衡。這樣一來,不僅有助於改善彼此間的關係,也讓我們更容易吸引到正面的生活經驗。

相信人性本善的重要性

他們使用什麼方法呢?他們抱怨或批評。然後,對方變得防禦,開始反駁。結果雙方只是互相指責彼此固執和不體貼,形成了一個負面的循環。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通過抱怨和批評,我們向對方傳遞了負能量,而這種負能量吸引了來自對方的負面反應,例如防禦和對抗。相反地,如果我們能夠包容別人的缺點,他們就不會感受到那麼大的壓力,不再覺得我們總是在評判他們,因此也不會自動保持警戒,以便隨時反駁我們的另一個抱怨。這樣的關係缺乏信任,讓雙方都感到非常疲憊。在探討人際互動中的信任與理解時,我們可以從心理學角度認識到,積極的態度有助於促進幸福感和情緒健康。因此,在關係中選擇包容而非批評,有助於建立更為健康的連結。此外,中醫哲學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也提醒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同樣需要保持一種內在平衡與安寧。因此,透過了解與接納彼此,我們可以打破這種消極循環,使關係更加融洽。

古代哲學對於人性的啟示

如果我們能夠包容他人的缺點,並經常尋找他們的優點,然後讚美這些優點,他們會感到舒適和快樂,並且會更有動力去發展這些優點。這是一個正向循環。另一個關鍵見解是,我們需要培養自己的心智,使其在面對他人給予的負能量時,不至於無意識地陷入消極情緒中,自然而然地回應負能量。我們必須保持對自己情緒狀態的覺察,並有意識地選擇將正能量回饋給他們。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思考古代哲學中所倡導的智慧,如儒家強調仁義與德行、自我修養的重要性,道家提倡順應自然與「無為而治」,以及佛教引導我們超越自我中心、追求內心平靜等理念。這些思想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生活的指導,更能幫助提升人際關係中的正向互動。因此,在實踐中融入這些古老智慧,有助於塑造一種更加積極健康的人生觀。
古代哲學對於人性的啟示

中醫生活小貼士改善健康狀況

當他人對我們提出抱怨或批評時,我們不應該立即反駁,要求他們先了解我們的處境、指正他們的事實錯誤或過度誇大問題。首先,我們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緒狀態。我們是否處在負面情緒中,例如憤怒或煩惱?如果是這樣,我們要記住,在負能量狀態下發言只會吸引更多來自他人的負面能量以及自身的負面感受。因此,我們需要選擇傳遞正能量,比如感激與謙虛。即使在當下感受不到太多正能量,我們至少可以說出一個擁有正能量的人會說的話,這樣便能喚醒我們內心中的積極力量。在此過程中,如同中醫所強調的身心平衡,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積極交流也非常重要。透過適當的飲食與生活作息,有助於提升我們的整體幸福感,使得面對困難時更加從容不迫。

2024年的成長與未來展望

例如,我們可以這樣說:「我對讓你感到不安表示抱歉。這絕不是我的本意,但結果是你感到不安,我為此感到抱歉。我很感激你試圖與我溝通這件事,我希望我們都能快樂和諧。我相信只要透過一些溝通,我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當他們從我們那裡接收到這種關懷、謙遜和平靜的能量時,他們也會受到影響。道歉會引來道歉,感謝則吸引感謝。他們可能會說:「好吧,我很感激,也許我反應有點過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說「你反應過度!」他們肯定會爭辯,「不,我沒有!」如果我們想要解決衝突,其中一方必須變得有意識,以正面的能量回應負面的能量。別人的行為超出我們的控制,因此我們必須改變自己,而不是期待別人。3. 人性本善。我們對人性的信念非常重要,至少有兩個原因:對於自尊心以及人際關係。如果我們相信人性是善良的,那麼我們也會相信自己是好的,從而擁有更好的自尊心。我們不會產生像「我不像其他人。我真糟糕。我是一文不值。」之類的想法。至於人際關係,當我們相信人性是善良的時候,自然會尋找他人的美德。如前所述,你專注於什麼,就會增長什麼。在我參加的漢學課程中,我學到了古代中國哲學家孟子的理論,他認為人性是善良的。我覺得他的理論非常深刻、令人信服且實用。在我的文章《為何人性本善及其意義》中詳細介紹了他的理論,但在此我僅提及幾個要點。首先,孟子主張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四種自然萌芽,即同情心、謙遜、對錯之辨以及做錯事後的羞愧,它們並非來自外部或思考。例如,如果看到小孩快要掉進井裡,我們自然會產生擔憂並想去救助那孩子。那就是同情心的一種自然表現。在那瞬間,我們並不是在思考獲得孩子父母或鄰居讚賞。如果連去救孩子都無動於衷,那將讓我們的良知受到折磨。如果救下了孩子而得到讚揚,那麼在心理上,其實只是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確且自然,不值得誇耀。其次,孟子指出,人做出不道德行為,是因環境影響和缺乏道德教育,但他所提到的四種萌芽始終存在,可以透過德行榜樣和教育被喚醒。因此,如果希望別人成為更友善、更謙遜或更具道德的人,就需要成為他們良好的榜樣。当他们看到我们的优秀示范时,他们内心中的美好萌芽便会成长。但若我们对他们表现出急躁与无情,这将成为坏榜样,从而抑制他们内心中向善的一面。此外,这些萌芽仅仅是萌芽,需要养护才能成为强大的动力源泉。我们可以通过关注这些萌芽,在脑海中牢记它们并付诸行动,以及接受道德教育来进行培养。在顺序上,我们应该先培养对身边最亲近的人(如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爱与尊重,然后再扩展至全世界。这一努力值得,因为培养美好带给我们内心宁静与清晰 conscience。这呼应了关于无私与真正幸福的重要论点。总结来说,每个人都有潜力(萌芽)向善,而关键在于是否给予养护。4. 中医生活小贴士。今年一个亮点是在夏天的时候,有机会前往内蒙古一家传统中医医院拜访我的中医师,为期一周。在这段时间里,我跟随她和其他医生学习,大量提问,并尝试医院提供的各种中医疗法。同时,还采访了不同科室许多医生,并询问他们常见病症及预防方法,在《来自中国医学医院医生健康建议》一文中进行了详细记录,不过这里简单总结一下他们给出的建议:保持正确姿势对于颈部和背部十分重要,要注意坐姿;久坐后起身做一些快速颈肩运动;适当锻炼;避免空调直接吹向皮肤,特别是脖子和上背;饮食健康均衡,适合自身体质;健康情绪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要管理负面情绪、培养积极情绪并维护良好关系。《TCM教科书》强调情绪健康对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在我的文章《TCM:情绪与健康》中有所探讨。据说愤怒影响肝脏,过度刺激影响心脏,过度思虑影响胃部,悲伤则影响肺部,而恐惧则影响肾脏。这本书还建议我们通过培养仁慈、保持清晰良知以及减少欲望来滋养我们的心理状态。有趣的是(或者说恰巧),这些中医建议都与古代哲学家的教导相契合!经过学习这些简单的小贴士后,现在每次从桌前工作稍作休息时都会进行一些快速颈肩拉伸。而且每天还坚持练习15分钟名为八段锦的中国功法,它类似于瑜伽,包括拉伸与深呼吸。此外,每天也会花20分钟冥想以培育平和情绪。結尾部分可省略,只需繼續朝著2025年邁進即可。

參考來源

透視經絡:如何通過推拿與拉伸緩解全身疼痛

在探索古老中醫智慧的同時,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推拿與拉伸在緩解全身疼痛中的重要角色,並揭示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和應用價值。 推拿與拉伸技術能有效促進 ...

來源: Imaging CoE

心悸胸悶,如何透過中醫調理讓你重拾健康?

可穿戴裝置如智慧手環或健康監測器,可以實時監控患者的心率、血壓和呼吸等生理資料,讓醫生能更全面地掌握病情變化。這種結合科技與傳統智慧的方法,不僅 ...

來源: Imaging CoE

從裡到外說健康:中醫雖好,精髓卻太深奧?靈丹妙藥,想要 ...

全書向你傳遞最新的健康理念,對健康生活具有不可忽視的指導意義,適合任何年齡層的讀者閱讀。 本書共分為飲食、睡眠、護理、環境、服飾、保健、運動、心理、兩性、藥膳、 ...

來源: 博客來

心理大解密:中醫秘技讓你掌握情緒的開關,享受平靜幸福人生

透過中醫的秘技,我們可以針對不同情緒狀態進行調理,並通過養生保健、飲食調理以及冥想等技巧來平衡情緒,創造幸福的心境。讓我們學習和實踐中醫的智慧,掌握情緒的開關,享受 ...

走吧!走自己的人生道路凱教練的自我 ...

#無我 「無我」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哲學概念,而是一種實踐。 它提醒著我們的自我觀念只是一個相對的現象 當我們不再被自我限制可以體驗更深刻經歷更有意義 ...

來源: Instagram

心福潛能:經典智慧與科學驗證的七項幸福實踐法則

結合智慧與科學的生命洞見 深層寧靜與喜悅的無限美妙☆. 動盪世界的覺醒力量,日常最重要的樂活實踐. 人總是不斷地追求幸福與成長,當我們越往山的深處走,坡度會越來 ...

來源: 三采文化

調身體中醫改善體質:中醫調養之鑰,打造健康體魄 - 秀觀點

結合中醫與飲食調理,針對不同體質辨證論治,提供滋補養生所需的營養素。 穴位按壓能有效緩解疼痛不適、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身體循環。

來源: kantti.net

中醫養生|醫療保健|中文書新書

將傳統中醫藥理與現代科學緊密結合,是本書的一大特色。【實用價值與學術意義】本書結構縝密、條理清晰,將傳統與現代結合,對逍遙散的解讀不僅是對經方的致敬,更為中醫臨床與 ...

來源: 金石堂

Columnist

專家

相關討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