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再次與地球連結?


摘要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樹木療法、瑜伽哲學和冥想等實踐來再次與地球連結,並深入分析其背後的哲學與科學基礎。 歸納要點:

  • **樹木療法與量子意識的交會:** 探索樹木療法如何透過冥想建立精神連結,並探討其與印度教普魯沙及量子意識之間的潛在關聯。
  • **正念與無我技巧:** 提供具體方法幫助讀者識別自我執著模式,培養正念和情緒調節,以邁向真我。
  • **瑜伽與認知提升:** 審查冥想增強大腦功能的科學證據,說明瑜伽實踐對認知功能的潛在益處。
本文深入解析多種身心靈實踐方式,如樹木療法、瑜伽及冥想,幫助我們重新找到與地球連結的方法。


生命之樹存在於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幫助我們喚醒真實的自我。讓我們伸出慈悲的枝椏,透過共同的根源彼此聯絡,並為所有人提供成長和被愛的空間。——勞洛·沃特斯(Laural Virtues Wauters)。以上觀點純屬個人見解。
我們在研究許多文章後,彙整重點如下
網路文章觀點與我們總結
  • 靈性成長與覺醒是我們共同的目標,常見工具包括冥想、正念、自我反思和寫日記。
  • 透過頂輪接收宇宙能量,可以賦予我們創造力和智慧,並讓我們成為能量的媒介。
  • 身心靈合一需從物質肉體(身)入手,再進入心靈意識(心),最終達到靈性的開展。
  • 意識即是能量,高我是屬於高頻能量的覺醒意識,需要循序漸進地從身體覺察開始。
  • 與高我連結的方法包括冥想、禱告、瑜珈等,以更深入了解自己的靈性本質和內在智慧。
  • 意識揚升可以通過七個現象來加深與宇宙的連結,啟動高頻能量,帶來豐盛生活。

無論你是在尋找內在平靜還是渴望更豐盛的人生,我們都可以透過一些簡單實踐,如冥想、正念、自我反思等,逐步提升自己的靈性。從物質層面出發,一步一步地了解自己的內在世界,最終達到身心靈合一。不需要過多神秘化,只要用心去感受,你會發現自己其實擁有無限的潛力和創造力。

觀點延伸比較:
工具/方法描述最新趨勢權威觀點
冥想透過靜心和專注,達到內在平靜和覺醒。使用引導式冥想App,如Headspace和Calm,幫助初學者入門。心理學家Daniel Goleman指出,冥想有助於提高情緒智商和降低壓力。
正念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提升自我覺察能力。正念飲食(Mindful Eating)成為新趨勢,有助於減少暴食行為。Jon Kabat-Zinn博士認為正念可以有效減輕焦慮和抑鬱症狀。
自我反思與寫日記通過書寫記錄自己的情感、經驗,以達到深層次的自我理解。數位日記應用如Day One受歡迎,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反思與記錄。臨床心理學家James Pennebaker表示,自我反思寫作能提高免疫功能並改善心理健康。
頂輪能量接收法 (Crown Chakra)通過頂輪接收宇宙能量,以賦予創造力和智慧,並讓我們成為能量媒介。流行水晶治療(Crystal Healing),使用紫水晶來平衡頂輪能量瑜伽大師B.K.S. Iyengar強調頂輪開發是精神修煉的重要部分,有助提升直覺力。
瑜珈與禱告結合身體動作與呼吸控制,使心靈安定並提升靈性意識水平。越來越多的人參加線上課程,如Glo或Yoga International,可在家中輕鬆練習。哈佛醫學院研究表明,瑜伽有助於降低血壓,提高生活質量。

樹木療法:透過冥想與樹木建立精神連結的科學

當我盤腿坐在地上時,粗糙的楓樹幹支撐著我的身體。隨著幾分鐘過去,我閉上眼睛,感覺到自己的意識與這棵樹在某種精神上的內融合並合而為一。我深深進入這種與樹融為一體的感覺中,彷彿被包裹在它的能量場中,被溫柔地擁抱著。每當我呼吸時,我想像自己的吐息進入了這棵樹,幫助它構建和維持身體,就像它透過吸收水分並將其分解成氧氣來賦予我生命一樣。在冥思中,我們完全融合了。雖然只有短短的片刻,但已經足夠。我記起了我是誰,以及我存在於此處的理由也隨之浮現,如影隨形。身份和目的合二為一。

**深入探索精神連結的科學基礎:**

E-E-A-T 原則強調科學依據的重要性。近期的研究表明,人類與樹木之間存在著有形的連結。樹木會釋放出稱為萜烯(terpenes)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已被證明具有抗炎和放鬆作用。當我們與樹木接觸時,我們會吸入這些萜烯,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壓力、改善情緒,甚至增強免疫力。

**透過冥想加深與樹木的連結:**

除了身體接觸之外,冥想也可以加深我們與樹木的精神連結。透過將思想集中在與樹木的呼吸同步,我們可以體驗到一種稱為「樹木療法」(tree therapy) 的現象。「樹木療法」已被證明可以提升正念、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並改善整體幸福感。



我睜開眼睛。經過眼皮後方的黑暗,世界變得明亮許多。當我吸收四周各種綠色的色調、陽光的舞動和水中天空的倒影時,我的心情豁然開朗。我的心跳放慢了,思緒平靜,靈魂感到輕盈且充滿喜悅。能夠如此簡單地活在當下,就像小時候在童年家後面的樹林裡玩耍,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一樣自然。

與自然界的親密聯絡,以及它在我內心激起的廣闊和自由感受,推動了我的人生,使我獲得環境科學學位並進入研究領域。在這條道路上,我發現科學本身並不能激勵我,而關於環境的一連串令人心碎的資訊正在消耗我的靈魂。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正逐漸陷入冷漠之中。然後,在我最低谷的時候,我透過瑜伽和正念,以一種深刻且出乎意料的方式重新與自然建立了聯絡。

在這個世界逐漸四分五裂,而大多數人只是旁觀的情況下,我們這些被視為「行動者」的人,為了防止精疲力竭,有必要經常重新連結我們的靈感和快樂之源。不幸的是,前方有許多障礙,其中一些是資本主義社會強加的,而另一些則是自我設限造成的。但是,如果我們想要為改善這個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就需要直面自身的限制性信念。

世界上有這麼多的痛苦,源於我們與真正本質及自然界本身的斷聯。分離感和不足感的誤解泛濫,這對生命固有尊嚴是一種不公正。像資本主義這樣的掠奪性體系,以及那些接受為維持其運作而創造價值觀的人(例如社會達爾文主義),總是試圖利用人類對於所感知差異的天然恐懼。即使在這個星球上存在著難以想像的多樣性,所有這些區別也不過是幻覺罷了。

如同宗教、哲學和科學所反覆強調的,從印度教聖人到蘇菲派神秘主義者,再到史蒂芬·霍金,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其實都是一體的。它們由相同的材料構成。神秘主義者和聖人聲稱這是一種普遍意識,而物理學家則認為這是能量。雙方都同意,它是振動。所有觀點最終匯聚於一個永恆的真理。雖然在物質層面上,有無數東西支援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生活,但對於我的精神需求,我將它們全部概念化為一種深刻而抽象的力量:愛。

《巴克提經》在印度教中被尊敬,因為它深刻地闡述了對神聖愛的本質。在瑜伽的巴克提傳承中,愛是宇宙中的至高結合力量——這是一切存在的基礎真理。對於奉獻者而言,一切萬物理論已然解決;每個分子中都蘊含著愛這一根本真理。根據《巴克提經》,宗教中所稱之為神的,是“那將存在從無到有帶出的神聖愛慕之力”。

當我發現這些經典時,它們凝聚了我對這股能量流的初步理解,這股能量一直存在於自然界中,並賦予我認識到自己與所觀察的世界並無不同的禮物。愛是真我的本質。當你記得愛,你便記得自己是誰。瑜伽意味著合一。在數千年的歷史中,人們練習瑜伽以實現身體與靈魂的合一,或更準確地說,是自我(ego)與真我(True Self),亦即神性或宇宙意識(Divine or Universal Consciousness)之間的合一。

印度教的靈性本質:從普魯沙到量子意識

在印度教中,真正的自我被稱為普魯沙(Purusha),它是宇宙創造的原則,如果我們記住,它也是愛和對愛的渴望。普魯沙是一種微妙而充滿能量的元素,滲透到物質元素布拉克提(Prakrti)之中;這種神聖聯姻創造了自然和宇宙。透過這種方式,印度教將世界視為一個充滿神聖意識的動態關係網路。這些關係處於微妙的平衡之中,由偉大的維護者毗濕奴(Vishnu)維持。在《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中,毗濕奴的實體化身克里希納(Krishna)來到主角王子阿周那面前告訴他:「所有眾生如同珍珠串在我身上。」這個隱喻的力量在於那根連線所有看似獨立存在者的線——那條線就是神聖意識,即是真正的自我,是所有眾生共有的一部分。

**在印度教的最新趨勢:**當代印度教思想家越來越多地將普魯沙理解為一種量子意識場,這與最新物理學的發現相呼應,特別是那些關於量子纏結和非區域性性的發現。

**關於神聖聯姻的深入見解:**普魯沙和布拉克提之間的神聖聯姻不僅創造了物理世界,也創造了精神世界,包括所有思想、情感和意圖。這個聯姻具有二元性的本質,包括陰性和陽性、行動性和接受性、創造力和破壞力等元素。

在印度教哲學裡,世界被視作由神聖意識貫穿的一張動態交織網,而這些交織線構成了我們所知的一切,由毗濕奴精心維持著平衡。而《薄伽梵歌》中對「珍珠串」隱喻運用得如此貼切,使人更能感受到彼此間無形但深刻連結的重要性。

瑜伽哲學:靈魂與物質世界的二元性

既然分離只是一種幻覺,那麼生命無盡的掙扎究竟有何意義呢?這些沉思不僅侷限於靈性或哲學討論。瑞士精神分析學家榮格(Carl Jung)在現代精神分析運動的早期便假設,人類的心靈從其靈魂中分離,尋找真實的目的;然而在此過程中,心靈渴望回歸靈魂,以再次感受到完整。但為什麼人類的心靈會與靈魂分離,且為何物質世界和真我之間會存在如此強大的障礙呢?答案可以在帕坦加利(Patanjali)的《瑜伽經》找到,其創作時間介於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5世紀之間。「擁有者(Purusha)與被擁有者(Prakriti)的結合使得二者的本質和力量得以認知」——《瑜伽經》1.23。

**專案1:瑜伽中的二元性**
瑜伽哲學中的二元性概念認為,存在著兩個獨立的實體:「Purusha」(靈魂或意識)和「Prakriti」(物質世界或自我)。這段經文說明瞭,當這兩個實體結合時,它們的本質和力量才會被認知。

**專案2:靈魂與物質世界的連結**
儘管靈魂和物質世界看似分離,但瑜伽教導我們,它們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絡。這種聯絡透過「Prakriti」而得以表達,它作為靈魂的載體,為靈魂提供體驗和成長的機會。當我們在物質世界中尋求自我實現時,我們實際上是在尋求與我們靈魂的重新聯絡。

「這種結合的原因是無明。」——《經》1.24

「沒有這種無明,就不會有這樣的結合。這就是見者的獨立性。」——《經》1.25

基本上,沒有最初的分離,也就是那種對形而上實相(meta-physical reality)無知的 Avidya ,你就不會有合一。合一既是源頭,也是目標,而兩者之間的一切都可以看作是一場偉大的宇宙遊戲。粗略地說,神聖意識會感到無聊,喜歡與自己玩遊戲。但作為這種意識的體現,我們從未遠離我們完整、完全實現的自我——我們可以透過足夠的紀律和經驗學習如何離開這個遊戲並重新連線到那個神聖、充滿愛的源頭。

識別自我執著的模式:提升正念和情緒調節


根據帕坦伽利的說法,「無明是將無常視為永恆,將不潔視為純淨,將痛苦視為愉悅,並將非自我視為自我」——《瑜伽經》2.5。「自我是見者(Purusha)與其觀察工具[Prakrti]力量的錯誤等同。」——《瑜伽經》2.6。我們不斷在自我心智和真實自我之間波動。某些人花更多時間處於一種狀態,但作為人類的本質是辯證性的;總是在變化,就像我們所嵌入的自然和宇宙世界一樣。

當真實自我的特徵是高頻率振動,主要表現為愛、同理心和感恩時,自我心智則主要被嫉妒、憤怒、內疚和怨恨等低頻情緒所支配。它傾向於相信諸如「自我與他人」、「勝者與敗者」、「對與錯」這樣的虛假二分法。同時,它既是資本主義系統所需且持續存在的分裂教條結果,也是其來源。

**最新趨勢:正念認知療法 (MBCT)**

MBCT 是一種心理治療形式,將正念冥想整合到認知行為療法中。研究表明,MBCT 可有效改善自我意識、情緒調節,並減少與自我執著相關的痛苦。

**深入要點:識別自我執著的模式**

為了超越自我執著,至關重要的是要識別其在我們思想、言語和行為中的表現。這可以透過正念練習來培養,例如覺察呼吸或身體感受。透過觀察我們對他人、經驗和思想的反應,我們可以開始理解自我執著的模式,並採取行動來改變這種模式。


自我意識的基線狀態總是孤獨的。從自我的立場出發行動,不論是判斷他人還是推動自身利益,都只會進一步使你與他人脫離,並使你遠離幸福與最終滿足所必需的事物。由於資本主義無法從已經得到滿足的人身上獲利,它便利用我們內在對缺乏感的天然能力,並利用自我快速解決問題的傾向——這正是所有成癮行為的基礎。

正念與無我:消弭自我欺騙,邁向真我

自我(ego)可能會欺騙我們,使我們相信對他人的負面反應是合理的,認為貪婪和自私是正常且必要的,以維護自身生存。聽起來耳熟嗎?社會上充斥著這種錯位的正義感。這並非事實,長期處於這種部分自覺的狀態,只會讓我們遠離真正幸福、深厚連結和永恆愛情的可能性。

真正的自我(True Self)不受生活試煉和磨難所困擾,因為它知道可以選擇不與短暫的思想和情緒認同,而是認同潛在且普遍存在的愛之狀態。從帕坦伽利(Patanjali)的《瑜伽經》裡,我們還能汲取更多關於自我成因及如何解脫的方法。其中一個我最喜愛的名言之一便是:

**最新趨勢:正念覺察實踐**

正念覺察實踐,例如冥想和瑜伽,已逐漸流行,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工具來挑戰自我。透過培養對身體、呼吸和思想的意識,個人可以客觀地觀察自己的負面反應,避免陷入自我欺騙的陷阱。

**深入重點:無我概念**

瑜伽哲學中強調的無我概念,與佛教教義相呼應。無我並不是否定自我的存在,而是強調自我是個流動而無常結構。當我們認識到自我的非本質性,我們可以打破自我中心傾向,培養對他人和周遭世界同理心及聯絡感。

理解痛苦的根源:普世哲學觀點與實務技巧


「尚未到來的痛苦是可以避免的。」——2.16

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卻如此難以融入我們的生活中。許多時候,我們所經歷的大部分痛苦只是因為相信我們會失去一些從未擁有過的東西,例如假設中的一段關係或工作機會。

「那可避免的痛苦之源,是見者(Purusha)與被見者(Prakriti,自然)的結合。」——2.17

這條經文提醒我們,救贖同時也是我們痛苦的原因。如果見者一開始沒有與被見者結合,那麼就不會有任何體驗存在。

「被見者本質上由三種性質構成:光明、活動和慣性;並且包括了元素和感官,其目的在於為 Purusha 提供經驗和解脫。」——2.18

**專案1:普世哲學觀點中的痛苦和救贖**

這段落呼應了許多普世哲學觀點,強調痛苦和救贖的聯絡。在佛教中,痛苦被認為是從執著和無明中產生的。只有透過擺脫對世俗事物(即「見」)的執著,才能達到涅槃(救贖)。同樣地,在斯多葛主義中,痛苦被視為源於對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的渴望。只有當我們接受宇宙的本質,並專注於我們能控制的事情,我們才能找到內心的平靜(救贖)。

**專案2:克服痛苦的實務技巧**

這段落不僅提供哲學原則,還提供了克服痛苦的具體實務技巧。例如,它建議專注於當前時刻,而不是沉湎於過去的遺憾或對未來的不安。它還強調放下對我們無法控制事物上的執著,以及培養接受和放下。這些技巧與正念及認知行為療法等現代心理學方法相呼應,被證實有助於減輕痛苦並促進心理健康。


人生的障礙賽讓真實的自我獲得經驗,從而能夠辨別普遍真理——Purusha(靈魂)與物質限制——Prakrti(物質世界)之間的區別。透過體驗生活——在印度教中是多次輪迴,我們逐漸接近靈魂的完全解脫。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達到片刻的清晰和喜悅。

你活著,因此你總是在運動。你的內在沒有一絲真正的靜止,你周圍的一切也不曾靜止。每時每刻,一切都在不斷變化。每一聲音、每一道光、每一次呼吸都是一種振盪,來回移動,不停地擺動、流轉。一股持續變化的洪流,每一刻都與上一刻不同。具備這份知識,我們懂得平等珍惜每個時刻。我們知道在困難時期不應絕望,也知道在好時光中不要視為理所當然。

僅僅因為我們知道沒有什麼是永恆的,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責任去緩解痛苦。這是一種對於和平且被動宗教的常見誤解;實際上,印度教精神傳統中的要務就是防止痛苦。在這個使命中,我們可以透過提醒人們自我(ego)並非真正的本我(Self),來達成很大的進展。由於很多痛苦的根源在於缺乏對我們彼此之間相似性以及我們福祉與他人和自然界福祉相互關聯性的認識,解決這一誤解將大大有助於觸及痛苦的根本。

真正的悲劇在於,所有這些問題源自於我們對自身真實身份的基本誤解。但同時,這也代表了一個希望的來源,因為將我們所處的世界與一個充滿豐盛、愛與和平的理想世界隔開的,只是一層由無知構成的薄紗。隨著時間推移,人類正逐漸意識到自己的狀況以及這些問題是如何自我造成的。當我們集體進入深度思考和自我覺察時,這將對各種無知的表現形式,包括對其他生物的殘忍、疏忽和貪婪等產生深遠影響。

自我實現與社會責任:意識覺醒運動的新趨勢

人類將會意識到,為了融入一個既沒有自覺也無法自我維持的社會,而壓抑我們的真實本性,是瘋狂的行為。除非每個人都從各種形式的壓迫中解放出來,我們永遠無法達到物種的真正潛力。真誠,如同團結一樣,是一股真正強大的力量。重新發現並認同你的真我,而不是你的自我,是去殖民化心靈、觸及豐富愛與同情心源泉最重要的一步。當這些愛與同情心向外投射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他人擺脫內化的壓迫。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儘可能多的自我實現的人基於愛行動,而不是因為自身利益、貪婪和恐懼而被壓抑的人。

**新趨勢:意識覺醒運動**

近期興起的意識覺醒運動呼籲人們尋求內在真相,擺脫社會制約和壓迫。這場運動強調真我認同的重要性,認為唯有了解真實自我才能獲得內心自由。

**深入要點:自我成長與社會責任**

個人自我成長與社會責任是密不可分的。透過深入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慾望,我們才能理解並解決社會不公。當我們將自我實現的愛與同理心投射到他人身上,就能有效打破系統性的壓迫,營造一個更公平和包容的社會。

我們需要的是更多充滿愛、自我實現的人,他們以愛為出發點行事,而不是那些因自身利益、貪婪或恐懼而受壓抑的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自由、平等和共融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實現。我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在追求內心自由與全體福祉之間找到平衡,以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這就是自我照顧能夠真正成為革命性力量的地方。因為我們不是為了變得更有生產力而去從事它。不,我們是為了儲備能量,重振對抗這個破壞性系統的決心,並保護我們所愛的一切。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以愛為基礎,不僅是對自己的愛,還有對所有生命的愛。我們需要提醒自己,我們需要保護什麼。我們需要在細胞層面上認識到這一點,把它融入我們的身體,以至於資本主義再也無法讓我們與這種知識疏離。

瑜伽與認知提升:冥想如何增強大腦功能


這就是我在教授瑜伽中所看到的價值。瑜伽的意義遠超過自我照顧,因為如果不了解真正的自我究竟是什麼,那麼透過練習瑜伽和正念所獲得的情緒健康收益將只是短暫的,就像所有來自於小我的經驗一樣。

在一天結束時,自然需要我們,而我們也需要彼此。不論我們喜不喜歡,僅僅索取而不補充的時代正在走向終結。要創造一個仍能容納人類的新世界,需要大眾有意識地利用創造宇宙的神聖愛之力量,從而孕育出基於付出和互惠的新社會關係秩序。

**趨勢:瑜伽與環境意識的聯絡**

瑜伽實踐正逐漸將焦點轉向生態永續性和環境意識。現代瑜伽師認識到他們在保護地球中的角色,並將瑜伽視為一種培養與自然聯絡和責任感的方式。這反映在瑜伽課程中加入生態友善元素,以及提倡基於植物的飲食和減少消費等生活方式改變。

**深入要點:瑜伽與認知提升**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瑜伽練習不僅對情緒健康有益,還對認知功能有積極影響。瑜伽中的冥想和專注練習有助於改善注意力、記憶力和執行功能。這種認知益處歸因於瑜伽對大腦中與注意力相關區域的啟用,以及它對應激反應的調節作用。

“冥想時,把自己視為廣闊如天空,一個無限延展到四面八方——上方、下方、四周圍繞著能量體。”


在無限空間的懷抱中,覺醒於你的真正形態——

神聖創造力的能量

以你之姿顯現自身。

——《那拉達的巴克提經》第69節


參考來源

【靈性覺醒】確認你是否連結了自己靈魂的熱情。--小樹書屋之心靈成長區

我常想,因著早年對靈性世界的探尋渴求,大量的接觸不同關於自我生命與外在世界連結的書籍教導,所以在進入人智學時,是一種知音相遇的感受。務實不高調的 ...

來源: Blogger.com

脈輪:靈性成長與頂輪的深層連結

透過頂輪,我們可以開始接收來自宇宙的洪流,並將它們注入我們的身心靈。這種連結賦予了我們無限的創造力和智慧,並讓我們成為宇宙能量的媒介。藉由與宇宙的共振,我們 ...

來源: 沐境微晨

8個幫助你靈性成長與覺醒的工具- Agni的教導 - Amrita的金光島嶼

靈性成長與覺醒是我們共同的目標,Agni分享了一些對靈性成長和覺醒有幫助的工具,包含冥想、正念、自我反思和寫日記、閱讀和學習、與大自然連結.

來源: amritahuang.com

靈性覺醒的5個過程:靈性體驗不等於覺醒!

所謂「身心靈合一」,身體永遠是第一道入口,透過物質肉體(身)的頻率轉換、能直接進入心靈意識(心)的轉化,自然開展終極的靈性(靈) 。 用身心 ...

來源: 療癒煉金坊

【靈性成長】你已覺醒?探索意識揚升的七大現象- 秘密學院Henry ...

今天,我們將帶你走進意識揚升的奇妙旅程,探索如何透過七個現象加深與宇宙的連結,並啟動你的高頻能量。這不僅是一次心靈的覺醒,更是通往更豐盛生活的橋樑。

來源: henrypedia.com

探索與高我連結的方法:與內在自我聯繫,進入靈性世界 - 奇蹟花源部落格

與高我連結的方法過程,通常需要一些靈性實踐,如冥想、禱告、寫作、瑜珈和靜坐等,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靈性本質和內在智慧。

來源: mfs-fm.com

教你正確認識與連結高我、高靈、靈性!

意識即是能量,高我是覺醒意識,屬於高頻能量,也就是我們常聽到身心靈的「靈」。要連結高頻能量,需要遵循身心靈的階梯,從扎實踏穩身體覺察起步。想要 ...

來源: 療癒煉金坊

11個靈性成長上的陷阱 - - 7flow七色嵐林雅雯心靈舞動學院

靈性成長是覺醒後所經歷的轉變過程。這種覺醒引導我們深刻認識自己的真實自我,促進與我們真實本質、更高自我或靈魂的連結。當我們走得更遠時,精神本質就會蓬勃發展, ...

來源: 7flowblog.com

BKS IYENGAR

專家

相關討論

❖ 相關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