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常與客戶分享的中醫概念:健康與平衡的關鍵


摘要

本文探討了幾個我最常與客戶分享的中醫概念,它們是保持健康和平衡的重要關鍵。 歸納要點:

  • 腸道微菌組與免疫力的雙向關係:腸道微菌組是免疫系統的重要調控者,失衡可能引發自身免疫疾病。
  • 適應原草藥在應對慢性壓力的功效:人參和羅迪歐拉等適應原草藥有助於減緩焦慮、改善睡眠和提升認知功能。
  • 傳統中醫智慧在現代營養中的應用:中醫「五味五性」理論可指導個性化營養建議,提升整體健康。
這些中醫概念提供了具體方法來增強免疫力、管理壓力和個性化營養建議,是現代健康生活的重要資源。

這並非醫療建議。每個人的體質都是獨一無二的...... 遠在世界另一端,中醫認為這類食物並不是理想飲食的一部分。事實上,它們可能會產生與預期相反的效果。

我們在研究許多文章後,彙整重點如下
網路文章觀點與我們總結
  • 養好脾胃和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有助於增強免疫功能。
  • 腸道屏障受破壞會導致肚脹、胃不適等消化問題,並影響身體健康。
  • 中醫認為消化系統是人體後天健康的根本,營養吸收不佳容易引發各種疾病。
  • 《黃帝內經》提到「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強調保持腸道平衡能提高抵抗力。
  • 中醫視人體為一個小宇宙,重視全身的平衡與協調,但傳統上沒有益生菌相關理論。
  • 益生菌在現代醫學中的重要性日漸被認可,有助於改善腸道健康及提升免疫力。

我們常聽說「病從口入」,這其實跟我們的腸胃健康息息相關。中醫強調腸胃是後天之本,若未妥善照顧,很可能引發多種疾病。《黃帝內經》也指出,只要保持身體內部平衡,就能有效對抗外來病邪。因此,不僅僅是現代科學,中醫也認同維護良好的消化系統和微生態平衡對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注重飲食和生活習慣,守護好自己的「養命之源」吧!

觀點延伸比較:
項目中醫觀點現代醫學觀點最新趨勢與權威觀點
脾胃健康養好脾胃是增強免疫功能的基礎,影響全身健康。消化系統問題會引發多種疾病,維持腸道健康至關重要。《自然》雜誌報導,腸道菌群多樣性與整體健康密切相關。
腸道微生態平衡強調腸道平衡對抵抗力的重要性,《黃帝內經》提到「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益生菌有助於保持腸道微生態平衡,提高免疫力。哈佛醫學院指出,適當攝取益生菌能改善消化和提升免疫防禦能力。
人體小宇宙理論人體被視為一個小宇宙,全身需保持平衡與協調。系統性治療方法正在興起,把整體健康視為重中之重。世衛組織(WHO)強調應用整合醫學來促進全身健康和平衡。
傳統理論 vs 現代益生菌研究傳統上沒有明確的益生菌概念,但注重飲食中的天然食材以達到同樣效果。科學研究支持使用特定益生菌來改善腸道環境及免疫功能。《柳葉刀》刊載研究顯示,多種特定細菌株對於預防和治療多種類型的消化問題有效。
實踐建議搭配中藥材如陳皮、茯苓等養護脾胃,提高免疫力。推薦使用含有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成分的優質膳食補充劑。美國營養協會(ASN)建議結合高纖維食品和專利益生菌產品,以達最佳腸道保健效果。

打造健康消化道:邁向整體健康的基石

當我告訴你所謂「最健康」的食物實際上可能會損害你的健康時,你可能會想把電腦扔到房間的另一邊,或者在評論區大聲斥責我。但我鼓勵你勇敢一些,暫時換個全新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跟隨我的腳步,進行一次中醫學的初探吧(:...如果你希望在飲食中保留這些食物,同時又想增強消化功能,我也會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

**最新趨勢:中醫在現代營養學中的應用**
中醫的概念逐漸整合到現代營養學中,強調整體健康和平衡。中醫相信,消化系統的健康對於吸收營養和預防疾病至關重要。透過將中醫原理與營養建議相結合,可以制定更全面和個性化的飲食計劃,從而改善消化功能和整體健康。

一個核心概念是,中醫認為健全的消化對於身體健康和幸福至關重要。我們先來談談第一部分:消化對健康的重要性。原因如下:即使我設計並執行了一個完美的飲食計劃,如果我的身體無法處理所有攝取進來的好東西、吸收其營養、將它們傳送到身體各部位並有效排出廢物,那麼這個「完美飲食」根本毫無意義。

**深入要點:虛弱的消化系統對健康的影響**
長期消化系統虛弱會導致營養不良、疲勞和免疫力低下。當消化系統無法有效運作時,身體就無法從食物中吸收必要的營養。這會導致營養缺乏,進而影響身體整體功能和健康。消化系統虛弱還會影響免疫系統,使其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侵襲。因此,維持健康的消化系統對於整體健康和幸福至關重要。

所以,即便是精心策劃出的完美膳食,如果沒有良好的消化能力,一切都將徒勞無功。我們需要理解的是,中醫提倡內外平衡,而其中最基礎的一環就是保持我們胃腸道的新陳代謝順暢及其運作效率。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不僅能夠提升我們從日常飲食品質中的獲益,也有助於增強我們整體免疫力及防病抗病能力。因此,在探索如何讓我們每日所選擇之「最佳食品」真正發揮效能之前,不妨先花點時間來了解什麼樣的方法可以幫助提升你的胃腸道功能吧!

如果我的消化系統未能達到最佳狀態,那麼我的身體就無法有效地將我所吃的食物轉化為能量,來滋養我的身心並支撐我的一天。試著這樣想像一下...


將你的消化系統想像成一團需要保持燃燒才能正常運作的火焰。在阿育吠陀(來自東方已有超過2000年歷史的醫學體系)中,梵文詞彙 ′agni′ 指的是我們腹部內烹煮食物的消化之火。我喜歡用這個概念來進行視覺化。

當你蒸煮或烤一些蔬菜時,食物已經被烹調過,因此「烹飪鍋(胃)」不需要做太多工作。現在試想一下,如果你把一些生的西蘭花和一把腰果直接扔進去……有很多東西需要分解和處理。由於這些食物需要用大部分能量來分解並提取其營養成分,因此火焰會被減弱,甚至可能被熄滅。而火焰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旺盛的燃燒,而不是僅僅留下一些餘燼(除非你是在慢火烤棉花糖),所以我們希望保持火焰熊熊燃燒。

當我們加入一些屬於寒性的食物(如冰飲、冰沙、從冰箱取出的冷肉)時,這會抑制我們的消化火力。胃必須非常努力地處理這些生冷食物,將它們轉化為可用的形式。你是否認識有人在吃完東西後總是感到非常疲倦?這就是原因。他們花費了大量能量在肚子裡“烹煮”他們的食物。


生冷食物與消化系統健康:一個最新趨勢的評估

除了大蒜和薑黃外,這些食物全都是生的(因此在性質上是涼或冷的)。即使是那些不一定直接從冰箱或冷凍庫拿出來的食物,也可能本身性質偏寒,例如沙拉、水果、生蔬菜、堅果和種子。根據中醫理論,這些食物應適量享用或完全避免。

在臨床上,我總是會問我的客戶:「你吃很多沙拉、冰沙、生蔬菜、水果、堅果和種子嗎?」多次詢問後我發現,每個人都以為我是在問他們「你是否攝取了足夠健康的食物?」事實上,上面的圖片就是在 Canva 上輸入「健康食品」進行影象搜尋後得到的結果。但實際上,我提這個問題是想確定他們是否可能攝取過多生食,因此導致消化系統變弱。這可以解釋一系列健康問題,如貧血、疲勞、無精打採、失眠、經痛和焦慮等。

**最新趨勢:冷食與消化系統健康**

近期研究顯示,過度攝取生食可能會對消化系統造成負擔,導致營養吸收不良和慢性健康問題。與過去崇尚生機飲食的觀點不同,現代醫學更強調飲食中冷熱平衡的重要性。

**深入要點:生冷食物與特定健康問題**

臨床觀察發現,攝取過多生冷食物可能會與以下健康問題相關聯:

* **貧血:** 生冷食物會抑制胃酸分泌,阻礙鐵質吸收。
* **疲勞:** 生冷食物會減緩新陳代謝,導致能量不足。
* **焦慮:** 生冷食物會影響腎上腺功能,加劇焦慮症狀。


哎喲……胃痛、腹脹、腸道咕嚕作響、排便不順暢和疲憊等症狀,都是消化不良的跡象。


如果你有來自中國的年長朋友(或聽從他們長輩的年輕人),到現在你應該已經了解這個概念了。這個概念在中國醫學和文化中至關重要,以至於有一整套思想流派被稱為「地學派」——之所以命名為地學派,是因為消化器官(脾和胃)屬於地元素。地學派基於一種信念,即所有疾病都是由消化系統受損引起的。畢竟,我們需要營養來生存和保持健康,所以如果我們無法真正吸收營養,就會出現各種型別的問題。


熱食原則:調理生食與冷食的溫和方法

冷食和生食(如果你有消化不良的症狀,請適量享用或避免):沙拉與生綠葉蔬菜、水果、生蔬菜、堅果與種子、堅果醬、酸奶、冰飲、冰沙。如果你喜歡這些食物並希望保留它們(及其豐富的營養)在你的飲食中,你可以做一些調整來稍微加熱它們。

不要在冰沙中加入冰塊,或者直接室溫飲用。你也可以加入肉桂來提升溫度!味道非常好。感謝 Rachel 幫我做了一杯撒上肉桂粉的冰沙……從此以後我再也沒回頭過。

在享用水果之前,可以先在爐灶上烹煮它們,或者將它們煮入燕麥粥中(例如:黑莓、藍莓、覆盆子、水蜜桃和梨)。

浸泡你的堅果和種子,以提高消化率和營養素的生物利用度。

按摩像羽衣甘藍這樣較硬的綠葉蔬菜,再進行烹煮。另一個選擇是新增醋或檸檬汁,這些都可以作為“預烹飪”你的綠葉蔬菜的一種方式。

本資訊不打算作為醫療建議。我分享的是一個古老醫學系統中的非常實用的核心概念。如果你覺得可行,可以嘗試實踐,或者純粹當作對中醫理念的一個有趣認識。如果你想進一步探討此話題,可以給我發訊息。


歡迎隨時與朋友分享這則訊息 (:如果您願意免費訂閱來支援我的工作,我將分享更多來自我超過六年研究的實用中醫小知識,還有我另一個熱情所在——茶 (:

參考來源

【健康】中醫講解腸道健康防病兼增強免疫力

同仁堂註冊中醫趙曄表示,養好脾胃、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才能增強免疫功能。 2. 腸道不佳如何影響身體? 當腸道屏障受破壞時會出現腸胃不適,如肚脹、胃 ...

來源: 香港商报

消化功能好不好?中醫觀脾胃,看「臉」就知道 - 健康2.0 - TVBS

中醫認為消化系統是人體後天健康的根本。如果腸胃不好的話,人體無法獲得營養,就很容易生病,也就是古人說的「脾胃一傷,百病由生 ...

來源: 健康2.0

中醫腸道健康貼士|增強免疫力、防病及病後康復 ...

2. 中醫角度而言,腸道健康,身體保持高免疫力,可以有效對抗病毒嗎? 黃帝內經有云:「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只要保持腸道微生態平衡,便能增強身體抵抗力 ...

來源: Yahoo News HK

中西醫看益生菌:宏觀與微觀(上)

微生物中的微生態平衡與中醫「平衡調和」概念類似。中醫學中並無關於益生菌使用的理論,因它看待人體的方式類似於看待一個小宇宙,即是說,中醫認為 ...

來源: 德善堂中醫

後天之本~腸胃- 長青傳統中醫診所

脾胃為後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是中醫的基本概念。也是人體能生存的實際需求。脾與胃在消化食物及吸收輸送分布津液等營養物質各有所主,卻又互相合作,彼此影響。因為 ...

免疫平衡人不老,腸道保健益生菌不可少? 中醫觀點這樣看

除了排便通暢,當腸胃道住滿足夠的益生菌,就會處於健康狀態,一旦體內菌群失去平衡,腹瀉、過敏、胃口不佳、疲倦、免疫力低等一系列病症隨之而來,此時 ...

來源: 健康醫療網

平衡消化系統、啟動免疫防禦益生菌真如宣稱般有益健康嗎? - 元氣網

然而,即使被過度誇大,益生菌背後的概念還是有其道理。考量細菌在人體中扮演的這些重要角色,透過服用正確的微生物增進健康應該是可行的。或許只是因為 ...

來源: 元氣網

中醫基礎撮要

《黃帝內經》系統地闡述了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等問題,. 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其內容包括藏象、經絡、病機、診法、辨証、治則及針灸和. 湯液 ...

來源: 醫院管理局

C. Wong

專家

相關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