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失眠到幸福睡眠:重拾安穩夜晚的秘訣


摘要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人面臨失眠問題,而良好的睡眠對身心健康極為重要。本文深入探討如何從多方面重拾幸福的安穩夜晚。 歸納要點:

  • 深度睡眠對認知功能至關重要,有助於記憶鞏固和創造力提升,還能預防失智症。
  • 腸道微生物影響睡眠品質,透過調整飲食和補充益生菌可以改善腸道健康,進而提升睡眠狀況。
  • 最新的睡眠科技如智能床墊及追蹤器,不僅能幫助監測睡眠品質,未來還可能結合人工智能提供個性化方案。
總之,了解深度睡眠的重要性、腸道微生物與心理健康的關聯,以及最新睡眠科技,可以幫助我們有效改善失眠問題並重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失眠的困擾:我的睡眠改善之旅

在當今快節奏的世界中,獲得良好的睡眠常常讓人感到似乎是一個不可能的夢想,尤其是對於那些苦於失眠的人來說。入睡、保持睡眠以及醒來時神清氣爽的挑戰是影響數百萬人的普遍問題。我也不例外。多年來,我一直與持續的睡眠問題作鬥爭,無法在午夜之前入睡,醒來時卻感到精疲力竭。懷著尋找解決方案的決心,我開始了一段最佳化我的睡眠習慣和生活方式之旅,揭開了克服失眠、最終實現安穩且恢復活力的睡眠的有效策略。本文記錄了我的個人經歷、對我有效的睡眠技巧,以及你如何改善你的睡眠質量和整體健康狀況。

我們在研究許多文章後,彙整重點如下
網路文章觀點與我們總結
  • 失眠主要定義為不滿意的睡眠質或量,常見症狀包括難以入睡、維持睡眠困難及早醒無法再入睡。
  • 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助於改善失眠,建議在就寢前放鬆心情,避免動腦筋。
  • 創造安靜昏暗的睡眠環境能促進褪黑激素分泌,有助於更快入睡。
  • 白天應多曝曬在陽光下,以幫助調整身體的晝夜節律並提升注意力。
  • 飲食上要避免咖啡因等刺激物,以減少對睡眠的干擾。
  • 長期失眠可能影響身體健康及日常生活功能,需要重視其影響。

許多人都有過失眠的經歷,不論是翻來覆去無法入睡,還是早晨醒來卻再也無法合眼。這樣的不適不僅影響了我們的精神狀態,也讓工作和生活變得更加困難。因此,了解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來改善我們的睡眠品質,如創造舒適的環境、保持良好的作息,以及合理飲食,都能讓我們重新找回那份安穩與清新。


失眠的煎熬:尋找安穩入眠的途徑

失眠的挫折感
掙扎於入睡

就像許多遭受失眠困擾的人一樣,我嘗試了各種辦法,希望能在合理的時間內入睡,但似乎沒有任何方法有效。曾經,我晚上十點上床,卻常常輾轉反側數小時,直到凌晨一點才勉強進入夢鄉。這種挫折感令人無法忍受,因為我深知睡眠對整體健康的重要性,但它卻總是與我擦肩而過。

不斷翻身和焦慮令我感到沮喪和絕望。我知道自己需要改變,但卻不知從何開始。我在網上找到的建議往往矛盾重重或過於籠統,根本無法提供實質幫助。逐漸地,我意識到如果想要解決我的睡眠問題,就必須深入研究並採取更個人化的方法。

隱藏在失眠背後的原因也許比我們所認識的還要複雜。例如,除了壓力、焦慮和生活習慣等常見因素外,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失衡可能與失眠息息相關。這些研究指出腸道菌群的組成會影響神經遞質如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合成,而這些神經遞質在調節睡眠-覺醒週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改善腸道健康,例如食用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或補充益生菌,可能成為解決失眠問題的新方向。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在睡眠科技領域也出現了蓬勃發展,各式可穿戴裝置和智慧床墊相繼問世,它們能夠追蹤睡眠品質、分析資料並提供個性化建議。例如,有些裝置可以偵測不同階段的睡眠狀態及呼吸模式,再利用生物回饋技術幫助使用者最佳化其環境,包括光線、聲音及溫度等因素。這些科技進步使得失眠患者獲得了更精準且具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也讓他們能深入了解自己的睡眠模式。

因此,如果希望克服長期以來困擾我的失眠症狀,我必須重新評估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健康習慣,同時尋找適合自己的新方法,以便最終贏回那份寶貴而又易逝的安穩之夜。

像許多在睡眠上掙扎的人一樣,我最初希望能找到快速的解決方案——一顆神奇的藥丸可以解決我所有的問題。我首先嘗試的是 Ashwagandha,這是一種常被宣傳為具有舒緩壓力和幫助入睡特性的草藥。儘管它很受歡迎,但 Ashwagandha 並沒有幫助我更快入睡或改善我的睡眠品質。這份失望迫使我接受,對於我的失眠問題並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相反,我需要進行多方面的生活方式改變,以整體性地解決這個問題。

建立固定的起床時間:調節生物時鐘,開啟美好的一天

改善睡眠的途徑

步驟一:建立固定的起床時間

我做出的第一個重要改變就是建立固定的起床時間。我決定每天早上七點鐘起床,不論前一天晚上睡了多少。這種一致性至關重要,因為它有助於調節我的生理時鐘,也就是控制睡眠與清醒週期的內部時鐘。

僅僅設定一個七點的鬧鐘是不夠的。我需要確保早晨能接觸到自然光,以強化身體對睡眠與覺醒訊號的反應。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做了一個小但影響深遠的改變:我將牙刷和牙膏移到了陽台上,讓我可以在早晨陽光下刷牙。這不僅幫助我獲得必要的日照,同時也創造了一個新的晨間例行公事,標誌著新一天的開始。

近年來,[1. 趨勢:光照療法應用於改善睡眠的新興領域] 顯示出光照療法在改善睡眠障礙方面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不僅是早上的自然光,研究發現使用特定波長的光照裝置(例如藍光抑制眼鏡、光照治療燈)能有效調節生物鐘,提高睡眠品質。例如,在入睡前使用紅色光照裝置可以抑制褪黑素分泌,使人更容易入 sleep,而在早晨則可利用藍色光照裝置促進褪黑素分泌,有助於快速清醒。[2. 深入要點: 晨光喚醒的科學原理] 揭示了這些過程背後所依賴的科學機制,加深了我們對如何透過合理利用晨曦而提升生活質量認知的重要性。

在陽光下閱讀:提高白日活力卻難以入睡的矛盾

為了讓這個習慣根深蒂固,我開始在陽光下站著閱讀我的工作電子郵件和訊息。這項做法延長了我在陽光下的時間,並幫助我感覺更加清醒和警覺。儘管這項策略提高了我白天的能量水平,但我仍然難以在上床後立即入睡。

科學支援:光線在調節睡眠中的角色

接觸自然光,尤其是在早晨,對於調節生理時鐘——這個掌控睡眠與清醒週期的24小時內部時計至關重要。研究顯示,早晨暴露於光線有助於同步這一生理時鐘,使得夜晚更容易入睡,早晨則可自然醒來。

其背後的科學涉及一種名為褪黑激素(melatonin)的荷爾蒙,它由腦下垂體在黑暗中產生。褪黑激素向你的身體發出入睡的訊號。當你在早晨接觸到自然光時,褪黑激素的產生會被抑制,而你的身體則收到醒來和保持警覺的訊號。相反地,在晚上變暗時,褪黑激素的產生會增加,準備你的身體進入睡眠狀態。

從最新趨勢看,“光療法”作為一種減少睡眠障礙的方法已日益受到重視。因此,制定個人化策略以結合光線和生理週期調控,不僅能改善生活質量,也有助於提升整體健康狀況。

早晨陽光:重設你的生物時鐘,告別失眠

一項發表於《當前生物學》期刊的研究發現,早晨接觸自然光的人,其睡眠模式較為規律,並且在白天感到更加清醒,相較之下,那些未能獲得相同光照的人則表現不佳。研究人員總結出,早晨的光照對於重置生理時鐘是有效的方法,尤其適合那些面臨失眠或不規則睡眠模式的人。

第二步:減少晚間的螢幕使用時間

意識到藍光對於睡眠的影響後,我決定在晚上8點後最小化對螢幕的接觸。這對我來說特別具有挑戰性,因為作為一名遠端工程經理,我常常需要參加延續至深夜的會議。為了減輕這種情況對我睡眠的影響,我開始儘可能將會議重新安排到白天進行。而對於無法調整的會議,我則選擇在昏暗的房間裡參加,同時將螢幕亮度調低,以減少眼睛所承受的壓力。

最新研究也開始探討不同波長光照對人體生物鐘的重要影響。例如紅光、綠光及藍光在不同時間段中的最佳應用,以及特定波長光照如何影響不同年齡層的人。這樣可以提供更精準和個性化的光照調節方案。而結合智慧穿戴裝置,例如智慧手錶或睡眠追蹤器,可以更準確地監測個人的睡眠模式,根據其生物鐘節奏提供量身訂做的光照建議,以幫助使用者有效利用自然光來調整自己的睡眠週期,大幅提升睡眠品質

這項改變實施起來困難,但卻明顯改善了我在就寢前放鬆的能力。儘管我仍然發現躺下後立刻入睡對我來說是個挑戰,但我的身體開始認識到夜晚是一段放鬆,而非工作的時間。科學依據:藍光對睡眠的影響

藍光是由手機、電腦和電視螢幕發出的,已被證實會干擾睡眠,影響褪黑激素的產生。根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晚上接觸藍光可能會延遲入睡時間並減少整體睡眠時長。該研究發現,在臨睡前暴露於藍光的參與者,入睡所需時間更長,快速眼動(REM)睡眠—這一階段與做夢及記憶鞏固有關—也較少,而隔天早晨感到更加疲倦。

藍光幹擾睡眠:褪黑激素與生物鐘的雙重影響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藍光模擬了日光,向你的大腦傳送訊號,告訴它仍然是白天,因此抑制了褪黑激素的產生。這使得你更難入睡,並可能導致整夜的睡眠斷片。為了對抗這一現象,專家建議在就寢前至少一小時限制使用螢幕,在裝置上使用藍光過濾器,或在晚上佩戴阻擋藍光的眼鏡。

步驟三:心理準備入睡

我發現的一個最意想不到但卻有效的策略是心理準備的重要性。每晚七點左右,我開始有意識地思考即將來臨的睡眠。聽起來或許有些奇怪,但這幫助我在實際就寢時間之前便開始調整心態為上床做準備。透過將睡眠視為優先事項,我發現自己的思想在傍晚時分便開始放鬆,使得躺進床上的時候更容易入睡。

最新研究顯示,藍光不僅抑制褪黑激素,更影響生物鐘運作。除了降低褪黑激素分泌外,藍光也會影響調節晝夜節律的關鍵基因,導致生物鐘紊亂,加劇各種睡眠問題。當代研究正深入探討不同年齡層對藍光影響的差異。例如,有研究指出年輕人對於藍光的敏感度較高,更容易受到其影響,而老年人則更容易出現由藍光引發的睡眠障礙。因此,各年齡層需制定相應的防護策略,以有效減少藍光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此背景下,有效且早期進行心理準備無疑能成為改善我們睡眠質量的一把鑰匙。

從被動到主動:將睡眠視為一種有意識的活動,提升睡眠品質

這項做法最終成為了改變遊戲規則的關鍵。我不再將睡眠視為忙碌一天後自然而然會發生的事情;相反地,我把它當作一種有意識且計畫好的活動。這種心理轉變讓我能更快入睡,儘管我仍然在獲得深度和安穩的睡眠方面面臨挑戰。

科學依據:心理準備的力量

對於睡眠進行心理準備的概念,受到認知行為療法(CBT-I)領域研究的支援。CBT-I 是治療慢性失眠的一種高效方法,涉及幫助重新框架與睡眠相關的負面思維和行為的一系列技巧。CBT-I 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睡眠教育,它強調建立預備睡眠程式的重要性,以向身體傳達該放鬆心情、準備入睡的訊號。

認知行為治療失眠 (CBT-I) 和熱水澡:改善睡眠的科學方法

一項發表於《睡眠醫學評論》期刊的研究指出,參與認知行為治療失眠(CBT-I)的人,包括對睡眠的心理準備,顯著改善了入睡時間、睡眠時長及整體睡眠質量。研究人員強調,將某些活動(例如調暗燈光或閱讀書籍)與睡眠建立心理聯結,可以幫助大腦識別何時該從清醒狀態過渡到睡眠。

步驟四:熱水澡的力量

在我尋求改善睡眠的旅程中,另一個關鍵步驟是發現約在就寢前一小時泡熱水澡的好處。這個簡單的做法幫助放鬆了我的肌肉並平靜了心情,為我的身體進入睡眠做好準備。熱水澡輕微提高了我的體溫,而當身體隨後冷卻下來,自然引發了睏倦感。

**最新趨勢:** 睡眠科技近年來發展迅速,例如可穿戴裝置追蹤睡眠資料、智慧床墊調整睡眠環境、聲光療法調節睡眠模式等。而CBT-I與熱水澡的結合,正可與這些科技有效銜接。

**深入要點:** 透過智慧裝置追蹤睡眠資料,使用者可以客觀地評估CBT-I與熱水澡的成效,進而調整個人化的睡眠策略。例如,使用智慧床墊調節睡眠溫度,可與熱水澡產生溫差效應,相輔相成地促進良好的入睡環境。同時,利用聲光療法配合CBT-I中的冥想訓練,可以創造更深層次的放鬆狀態。

睡前溫水浴:提升睡眠品質的科學方法

這項策略證明非常有效。不僅我入睡的速度加快,還明顯感受到睡眠品質的改善。早晨醒來時,我感到更精神,即使肌肉有些疲憊。站在晨光下幫助緩解了這種肌肉疲勞,使我能以充沛的精力和專注力開始新的一天。

科學支援:溫水浴的好處

在睡前泡個溫水澡的做法得到了科學研究的支援,證明其促進更好睡眠的效果。一項發表於《睡眠醫學評論》期刊的研究指出,在上床前約90分鐘洗個熱水澡或淋浴,可以透過促進身體自然調節體溫的過程來提升睡眠質量。

這一科學原理與身體核心溫度有關,晚上自然會下降,作為準備入睡的訊號。而溫水浴會暫時提高身體溫度,而當你離開浴缸後隨之而來的降溫效應則有助於引發睏倦。該研究發現,這一做法不僅幫助人們更快入眠,也改善了他們睡眠的深度和質量。

除了文中提到的90分鐘前,最新研究發現,在睡前2-3小時內洗澡,只要確保在入睡之前體溫有足夠時間下降,都能促進良好的睡眠。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一些人在臨近入睡1小時仍然洗澡卻能擁有優質休息。因此,最佳時間需要根據個人體質和實際入睡時間來調整。

除了體溫降低所帶來的效果外,泡熱水澡還能促進血液迴圈、緩解肌肉痠痛,有助於放鬆身心,更進一步提升睡眠品質。我建議選擇略高於體溫的小水溫維持10至20分鐘即可。

冥想:改善睡眠的利器

第5步:冥想的挑戰

在我的旅程中,我不斷聽到冥想對睡眠的益處。決心試一試,我開始每天進行10分鐘的冥想。結果令人印象深刻——冥想幫助我放鬆、清理思緒,並更快入睡。儘管有正面的影響,我發現很難持續保持這個習慣。

冥想需要紀律和專注,而在經歷了一整天的工作後,我常常無法維持這種狀態。雖然我無法每天都進行冥想,但當我感到特別焦躁時,仍會將其作為幫助自己入睡的工具。雖然目前還未完全掌握冥想的藝術,但我意識到它的重要性,並打算在未來更全面地將其融入我的日常生活中。

科學支援:冥想與睡眠

冥想在改善睡眠方面已受到廣泛研究,結果顯示效果極為正面。發表於《JAMA 內科醫學》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實踐正念冥想的人在睡眠質量上有顯著改善,且失眠症狀明顯減輕。研究人員指出,冥想有助於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而這一系統負責促進放鬆和減少壓力——這兩者對於獲得良好的休息性睡眠至關重要。

冥想:對抗失眠的良藥,提升睡眠品質

這項研究還發現,冥想有助於減少常伴隨失眠的過度警覺。透過專注於當下並放下日常壓力,冥想使心靈得以平靜,更容易進入睡眠。儘管保持穩定的冥想習慣可能具有挑戰性,但其對睡眠帶來的益處已有充分證據支援,值得付出努力。

長期睡眠的影響

慢性睡眠不足的後果

睡眠不僅是一種奢侈,它是整體健康與幸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慢性睡眠不足已被連結到一系列嚴重健康問題,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和認知功能損害。長期缺乏足夠睡眠所帶來的後果,不論在生理或心理上,都可能是毀滅性的。

這樣的情況也讓我們反思腦波與睡眠之間的新聯絡。在近期研究中,我們發現特定型別的腦波活動能夠顯著提升個體入睡及維持深度睡眠的能力。數位工具和個人化的睡眠解決方案正逐漸成為改善生活品質的重要選擇,使更多人能夠有效應對失眠問題。因此,積極面對並最佳化我們的作息方式,不僅可以促進健康,也為生活增添了新的活力。

身體健康風險

與慢性睡眠不足相關的最重大風險之一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增加。根據《歐洲心臟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經常每晚睡眠少於六小時的人,罹患或因冠狀動脈心臟病而死亡的風險增加了48%,而中風的風險則增加了15%。研究人員得出充足的睡眠對於維護心臟健康至關重要,因為它使身體能夠修復和再生重要的組織和器官。

睡眠不足還會擾亂身體調節血糖水平的能力,從而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發表於《Diabetes Care》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每晚睡眠時間少於五小時的人,相較於每晚睡七到八小時的人,更有可能發展成糖尿病。研究人員指出,睡眠在胰島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謝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而不足的睡眠則可能導致胰島素抵抗,這是糖尿病的前驅症狀。

肥胖是慢性睡眠不足的另一個嚴重後果。發表於《肥胖》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每晚睡眠少於七小時的人,較容易超重或肥胖。研究人員將此現象歸因於睡眠不足會擾亂飢餓荷爾蒙的平衡,例如饑餓素(ghrelin)和瘦素(leptin),導致食慾增加以及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望。心理健康風險

除了身體健康風險之外,慢性睡眠不足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也不容小覷。發表於《睡眠》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經歷慢性睡眠不足的人面臨較高的情緒障礙風險,如憂鬱症和焦慮症。研究人員強調,充足的睡眠對於情緒調節和壓力處理至關重要,而缺乏睡眠則可能導致情緒反應過度以及應對生活挑戰的能力下降。

睡眠不足如何損害你的大腦:認知功能下降的警訊

慢性睡眠不足也會損害認知功能。根據發表在《自然評論神經科學》期刊的一項研究,睡眠在記憶鞏固、問題解決和決策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研究人員得出缺乏睡眠的個體更容易出現記憶衰退、集中注意力困難以及判斷能力受損的情況。

良好睡眠的好處

另一方面,獲得足夠且安穩的睡眠帶來了無數益處,這些益處遠不止於早上感到神清氣爽。良好的睡眠與改善身體健康、增強認知功能、更佳情緒及整體幸福感息息相關。

身體健康的好處

充足的睡眠對維持健康的免疫系統至關重要。根據發表於《睡眠》期刊的一項研究,每晚獲得七到八小時睡眠的人,比那些睡得較少的人,更不容易罹患感冒和其他感染。研究人員指出,良好的睡眠能促進免疫細胞(如T細胞和細胞激素)的生成,幫助身體抵抗感染並從疾病中恢復。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睡眠與大腦可塑性**密切相關,不僅有助於記憶鞏固,更在塑造大腦結構和功能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此過程中,大腦會進行「突觸修剪」,移除無用連結並加強有用連結,以提升學習和記憶能力。而隨著科技進步,如今穿戴式裝置及各類應用程式逐漸崛起,它們提供了更準確的睡眠資料分析,有望針對不同需求制定個人化的調整方案,例如改變入睡時間、環境光線或是改善姿勢等,以進一步提升我們的認知功能。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重視高品質生活方式之際,也必須給予充足且有效率的休息時間,以保持最佳狀態。

充足的睡眠:提升身心健康、預防疾病的關鍵

良好的睡眠也與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有關,例如心臟病、糖尿病和肥胖。一項發表在《迴圈》期刊的研究顯示,持續獲得足夠睡眠的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低,更容易維持健康體重。研究人員總結道,睡眠是心臟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與定期運動和均衡飲食同等重要。

在心理健康方面,良好的睡眠與改善情緒、減少壓力以及更好的情感調節息息相關。發表在《行為睡眠醫學》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那些獲得充足睡眠的人更可能經歷正面情緒,也擁有更強的壓力管理能力。研究者提到,睡眠有助於調節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的釋放,同時增強大腦處理和應對壓力情境的能力。

除了上述好處外,近期的研究還顯示出睡眠與腸道菌群之間的重要關係:睡眠不足會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及其功能,因此進一步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免疫系統及心理健康。例如,不足的睡眠會使有益菌比例下降,而增加有害菌比例,導致腸道菌群失衡,進而提升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要維持良好的腸道健康習慣,就必須注重優質的睡眠。

值得注意的是,睡眠幹擾不僅會影響情緒和心理狀態,也對認知功能造成負面影響,包括記憶、注意力及決策能力等。近年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當缺乏充分休息時,大腦中與記憶和學習相關區域活動會下降,同時抑制神經可塑性及突觸形成,由此導致認知功能受損。另外,長期缺乏高品質的睡眠還會妨礙大腦有效清除代謝廢物,使神經退化性疾病風險上升。因此,要保持認知能力並預防神經退化性疾患,有效且充足的睡眠至關重要。

睡眠的力量:提升認知功能的關鍵

良好的睡眠也能增強認知功能。根據發表在《睡眠醫學》期刊的一項研究,獲得充足睡眠的個體相比於缺乏睡眠的人,擁有更佳的記憶力、改進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更高的創造力。研究人員得出睡眠對於認知健康至關重要,在學習和記憶鞏固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改善睡眠之路

改善睡眠是一個複雜且深具個人色彩的過程。對我有效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但我希望透過分享我的經驗,能為正在掙扎於失眠的人提供一些見解與靈感。

重點在於以開放的心態來看待改善睡眠,並願意嘗試不同的策略。不論是調整起床時間、減少螢幕使用時間、泡熱水澡或探索冥想,每個人的改善之旅都是獨特的。

隨著科學界對於睡眠與認知功能間關係的新發現,我們了解到充足的睡眠不僅有助於提高記憶力、問題解決及創造力,更與大腦神經可塑性密切相關。研究顯示,良好的睡眠促進腦神經元連結,加強突觸可塑性,因此提升了學習效率及記憶能力。充足的休息還有助於清除大腦中的有害物質,例如β-澱粉樣蛋白,而這對預防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至關重要。

考慮到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及需求各異,近年來興起了個人化的睡眠改善策略。透過使用睡眠追蹤裝置和應用程式,使用者可以紀錄自己的睡眠模式並分析其品質,以根據自身資料調整作息。如今也有生物回饋技術幫助使用者了解如何調節自己的生理狀態(例如心率變異性、呼吸頻率和體溫),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入睡品質。在這一條通往更好入夢之境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值得我們細細探索與實踐。

免責宣告:本文僅供一般資訊參考,並不構成醫療建議。文中內容不應用於診斷或治療任何健康狀況。如需個人化建議,請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士或您的醫生。

參考來源

失眠、睡眠障礙與睡眠保健 - 好晴天身心診所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訂定的診斷準則,失眠主要定義為「不滿意睡眠的質或量」,主要症狀包括難以入睡(上床30分鐘仍睡不著)、維持睡眠困難(淺眠、中斷多次)、早醒無法再入睡等, ...

來源: sogoodday.com.tw

改善失眠靠自己

幫助及提升睡眠品質的小秘方:. 良好的睡眠習慣: 入睡前盡量避免動腦筋或是讓心情惡劣,而是讓大腦放輕鬆,至於憋尿、忍便而睡、賴床貪睡以及假日整天爬枕頭山,都是不良的睡眠 ...

來源: 奇美醫院

失眠睡不著怎麼辦?了解原因改善睡眠品質,3大解決方法一篇整理!

避免睡覺環境溫度太冷或太熱、聲音過度吵雜及光線太明亮等。應盡可能的製造安靜昏暗的環境,特別是處於漆黑的房間裡,可促進褪黑激素的分泌,讓人更快地進入睡眠狀態。

來源: 康舟診所

睡不好的人生好疲憊~淺談睡眠障礙

一、 睡眠障礙定義:睡眠障礙定義包括下列兩項:1.發生時間連續且長達1個月以上、2.嚴重程度已造成主觀的影響,如疲累、焦慮;或客觀的影響,如工作效率下降; ...

來源: 草屯療養院

你也深受失眠所苦嗎?醫師傳授3 妙招:輕鬆改善睡眠品質

掌握3 對策:失眠也能不藥而癒 · (1) 睡眠環境營造. 白天建議暴露在陽光或燈光下,這不僅可以提升注意力,也有助於調整身體的晝夜節律。 · (2) 飲食及作息調整. 避免咖啡和 ...

來源: Cofit

焦慮壓力大整夜翻來覆去,找出失眠原因一夜舒眠

大部分民眾自覺失眠,通常是抱怨睡眠的質不好或量太少,但精神科診斷準則有一些描述,如(1)入睡障礙:要翻來覆去很久才能入睡。(2)維持型的睡眠困難:睡一兩小時就醒過來或醒來 ...

來源: cch.org.tw

睡滿8小時,不等於有好的睡眠品質!醫教「睡眠公式」打造五星睡眠

若是睡眠不足、失眠、熬夜,都會讓大腦排毒系統無法啟動,會讓毒素無法正常排出,影響腦部運作。 改善記憶力:人在睡眠時, 產生的睡眠紡錘波(Sleep ...

來源: 優活健康網

失眠| 衛教單張

失眠 · 無法入睡、太早醒來或斷斷續續的睡眠,睡眠品質不佳,導致身體不適或影響日常生活功能。 · 依照「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 第五版」(DSM-V) 的診斷標準,每週有3 天或3 天 ...


JH

專家

相關討論

❖ 相關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