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致富?改善生活條件已足以讓許多人滿意


摘要

本文探討如何致富,不僅是追求經濟增長,更要注重改善生活條件與全民福祉的重要性。 歸納要點:

  • 超越傳統GDP增長,應以基尼係數、幸福指數等包容性指標來衡量致富,以促進全體民眾的公平受益。
  • 建立韌性經濟體系,透過多元產業發展和強化社會安全網,提高社區參與度及農業生產效率,以提升民眾的抗風險能力。
  • 利用科技如大數據和數位金融平台,精準扶貧並創造透明的經濟環境,實現資源的有效分配。
通過包容性指標、韌性經濟策略及科技賦能,我們可以共同創造一個更公平、更繁榮的未來。


介紹穀物探索 - 玉米磨粉及玉米粉的強化。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基於證據的「包容性投資」的邏輯與例項。這是一項在坦尚尼亞北部以「不虧損」為目標的商業冒險,旨在解決糧食安全、營養健康、就業及教育等問題,特別關注兒童食品貧困與生長遲緩。理性分析,少些修辭,多點行動。更新日期:2025年1月26日。原文於2024年8月至10月之間分三部分發表。第一部分 - 再次思考通往財富之路。
我們在研究許多文章後,彙整重點如下
網路文章觀點與我們總結
  • 永續發展目標1旨在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特別是極端貧窮。
  • 目標的衡量標準為每人每日生活費不足1.25美元。
  • SDGs強調環境、社會和經濟三重底線的重要性,以確保未來世代的利益。
  • 人們可以透過學習家庭理財技巧來提升個人經濟能力,進而助力消除貧窮。
  • 支持公平交易及確認產品生產過程無剝削行為,有助於建立可持續的供應鏈。
  • 企業需以市場思維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使效率與公平得以同時實現。

消除貧窮並非遙不可及,每個人都能從日常生活中出發,支持這一重要目標。我們可以藉由學習如何合理理財、選擇公平交易的商品,以及要求安全工作環境等方式,共同為減少貧困努力。改變始於自我,只要有心,就能成為改變的一部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在《經濟學人》最近的一篇報導中,探討了各國如何在21世紀追求繁榮的策略,並指出在多種方案中,有三條主要的「致富之路」。首先是成為高科技製造業者;如果擁有對綠色轉型至關重要的自然資源,就應吸引相關產業進入本國,並使當地供應鏈規模化;則是利用化石燃料的豐富資源,將該國轉型為一個貿易中心——即全球商業活動的樞紐。

巨額投資與經濟韌性:平衡大型開發案與基礎建設的重要性

這些社會經濟發展計劃位於發展政策光譜的「大規模」端。他們投入數十億美元來吸引半導體製造商,提供大型免稅工業園區,或向全球商業社群鋪開瑞士式的紅地毯,而不再像以往那樣提出太多問題。大規模投資通常伴隨著一種自信的期望,即乘數效應、互補性投資和其他經濟協同效應將在整個經濟體系中產生廣泛而迅速的「擠入」與「涓滴」增長。這些投資呈現出不同的灰色調,對比於我所稱之為「骨幹」投資:任何現代社會非常重要的物理和制度基礎,例如道路、電力供應及電網、行動及網際網路連線;醫院;或是安全的財產權、監管確定性以及低門檻的公共行政。

雖然吸引外資和產業聚集能促進經濟成長,但過度依賴此類投資可能導致地方經濟脆弱。一旦全球市場環境變化或企業決策調整,這些依賴外部資金的計畫就可能面臨崩潰風險。因此,在推動大規模投資時,也必須加強基礎建設和制度保障,以確保經濟穩定與持續發展。

資源分配與國家發展:xD1 交叉路口抉擇

從政策的角度來看,這些宏觀層面的決策構成了一種重大的發展交叉路口。選擇「大規模」與「骨幹」之間的決策,指的是在系統中施加幹預並花費資源的特定點或節點。我們稱這個特定的節點為 xD NODE,其中 x 代表交叉路口,D 則代表發展。歡迎來到 xD1,我們三個發展交叉路口中的第一個。

首先我會看看財政狀況。《經濟學人》指出,「大規模」致富之路充滿了重大風險,因為所需投資的巨大規模以及通常伴隨而來的同樣宏大的抱負。而談到規模時,我們常常忽略各國在可用資源方面起步位置的差異。例如,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SSA)的國家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除了資源可用性外,各國的政治穩定性和制度成熟度也是影響「大規模」與「骨幹」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不僅影響資金的有效配置,也可能對專案的長期可持續性產生深遠影響。

坦尚尼亞的經濟潛力與發展挑戰:穀物探索專案的背景

坦尚尼亞,我個人專案“穀物探索”(Grain Xplore)的所在地,展現出選擇性、可信的進步以及重大的經濟潛力。這個國家——其面積是德國的1.5倍——卻僅僅是一個低收入國家:其人均國內收入(GDI)略高於2000美元,是世界上最低的之一。當前6500萬的人口在23年內將翻一番,貧困、不平等的收入分配、不足的教育、脆弱的基礎設施、能源短缺和營養不良等問題將愈加惡化。稍後會詳細說明這些情況。在不想誇大其詞的情況下,該國社會經濟發展對於其部分人口來說,是一個關乎尊嚴生活與過早死亡的重要議題。對於坦尚尼亞及其他撒哈拉以南非洲(SSA)國家而言,有兩個關鍵問題突顯出它們社會經濟增長的重要性。第一是以最基本的方式確保生計安全,使增長“包容性”,透過創造收入機會和更好的工作崗位來惠及所有坦尚尼亞人。第二則與可用資源有限有關:這個擁有6500萬人口的大國,其GDP相當於維也納大區,而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只有200萬居民。我們將首先討論第二點。

撒哈拉以南非洲製造業發展:低成本策略的侷限與國家能力的關鍵

4M - 在謹慎資源下的最佳利用。讓我們將焦點縮小到《經濟學人》首篇關於致富之路的製造業專題上。2020年《產業、競爭與貿易期刊》的一期特刊探討了全球工業政策的重生(Aiginger 和 Rodrik,2020)3,其中有兩篇論文在深入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時尤為引人注目。第一篇文章(Yülek 等,2020)4 介紹了「國家能力」的概念,並將其定義為「國家引導商業、創業和投資朝著社會所期望方向行進的能力。」這指的是可供國家投資的能力和資源,以及由此推斷出的在投資(部分)失敗時承受損失的能力。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毫無疑問,此類能力尤其稀缺(不僅存在於國家層面,也包括私營部門)。該期刊中的第二篇文章(Gelb 等,2020)5 則考察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作為低成本勞動力基礎上的製造平台,而非高科技製造商的潛力。它提出了一個令人警醒的觀點:在低生產率背景下,除少數例外外,勞動成本往往顯得過高,因此建議各國應追求多元且平衡的策略,而不僅僅是依賴低工資。(事實上,目前看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實現一種類似於亞洲模式的大規模低工資製造轉型愈發不太可能。不無道理地說,糟糕的基礎設施、大規模電力短缺或缺乏融資渠道,加上通常被地方商業政治網路主導的小而碎片化市場,共同影響著低勞動生產率問題。)

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治理與資源能力的交匯點

確實,各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面臨著高度異質的框架條件,這導致了不同型別和水平的資源可用於社會經濟發展。例如,考慮到它們在氣候、自然資源(如石油、煤炭、礦產)、水源、肥沃土壤、河流的通航性以及海洋接入或旅遊景觀等方面的天然稟賦差異。地理環境是重要的。還有這些國家的人民及其文化和其他遺產。這些同樣構成了一種“能力”,並以不同程度的品質和強度存在。現在,讓我們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國家治理能力與由當地框架條件所決定的資源相關能力結合起來。我們引入第二個發展交叉路口 xD2,即 xD 能力。

撒哈拉以南非洲:資源豐富與發展困境的探討

在此有必要進行一些評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許多地區擁有巨大的財富,等待著被開發。某些型別的自然資源,尤其是地下資源,往往可能成為一把雙刃劍。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雙軌增長模式」,以資源密集型國家為主的經濟體,例如奈及利亞、安哥拉和南非,其增長率遠低於那些不依賴資源的國家,如盧安達和坦尚尼亞。我們很可能正目睹所謂「資源詛咒」的實際情況,即當地精英或機構能夠壟斷、濫用並揮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財富。而這對於貧困者來說,反而是一種諷刺性的好訊息——前提是他們所處的治理環境良好。無論如何,我們必須認識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國在有限(國家)能力下管理事務意味著必須承擔值得冒險,而不是孤注一擲。換句話說,就是要靈活駕馭通往富裕之路,以有限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價值。在這片土地上,不僅僅存在著資源詛咒問題,基礎設施不足與腐敗等挑戰也極大限制了資源的有效利用及經濟增長。因此,加強治理、改善基礎設施以及促進透明度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關鍵。

第二部分 - 高碳水化合物食譜大全

快速脫貧致富:五項關鍵策略打造包容性經濟成長

EENY, MEENY, MINY, MOE。這些國家致富的道路其實是朝著減少貧困的方向,並且要迅速實現。條件是(1)社會穩定,即沒有戰爭或暴力衝突,這對於當地富裕精英來說也是一個重要議題(當然不包括軍閥和其他人類寄生蟲)。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經濟增長意味著(2)擺脫貧困並保持脫貧狀態。這需要(3)優先滿足基本需求:食物安全與營養健康、住房及醫療服務等基本生活所需。因此,經濟增長必須被稱為(4)「包容性」增長,才能惠及社會中的貧困人口。而面對不斷膨脹的當地人口,增長必須是(5)快速的。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政府應加強教育體系,以提升人力資本,有助於提高勞動者的技能和生產力,使貧困人口能夠更有效地參與經濟活動,從而促進包容性增長。

′包容性′引發了關於誰應被排除在外的問題,並且隱含著誰應被選為社會經濟發展計畫的首位受益者。根據《經濟學人》文章中列出的三條主要“致富之路”,這些都是“精英投資”:主要由當地和國際的科技、資本及資源精英設計、針對並受惠(大多數來自城市,通常是沿海地區,農村則很少)。這些精英最先感受到國家投資帶來的好處,而收入金字塔底部的人則必須等待成長逐漸向下滲透,以便能夠與之共享。

xD 包容性:貧窮國家永續發展的關鍵抉擇

我們已經來到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發展十字路口 xD3,稱之為 xD 包容性。這一概念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及其他相關行為者對於貧困國家的快速推進與「包容性」增長的真實關切程度(這種真實關切可能基於倫理立場,也可能源自冷靜計算後的利益考量——如社會穩定、移民問題、人口增長或長期貿易和市場機會)。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否真的花費資金以直接惠及大多數人:特別是透過耐久性的實物投資,例如鋪設道路、鑽井,或者提供即時的收入賺取機會。在促進包容性增長的過程中,政策制定者應重視社會資本的建設,如促進社群合作與參與,以提升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和韌性,從而實現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真正包容投資的聯結效應。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準備好走進貧窮國家的社會經濟進步決策之路,將我們的三個發展交叉點(xD1 到 xD3)融合成一種更全面的聯結公式,以便於考量那些具有「真正」包容影響力的投資:真正包容投資 tII = f(xD NODE; xD CAPACITY; xD INCLUSION)

包容性投資:連結、結合、創造永續正向效應

Nexus 源自拉丁文 ′nectere′,意指「連結、結合、繫結」。從具有包容性目的的投資中產生「nexus 效應」——即正向的、增強的且可行的結果,依賴於上述「公式」中的綜合和平衡投入。可以說,「真正的包容性投資」有三個關鍵前提:(1)如果你對快速擴張與涓滴效應感到不信任;(2)如果你需準備面對低(國家或私營部門)能力以及在失敗情況下能承受的低損失;以及(3)如果你對包容性感到真正關心;那麼,(1)就更應該專注於「骨幹」節點;(2)採用針對性的「適度方法」;並且(3)實施「包容性」解決方案和投資。在進行這類投資時,也必須重視社群參與的重要性。透過積極引入當地居民的意見與需求,可以有效提升投資的成效及可持續性,促進社會各階層之間真正的融合。

提升國家競爭力:農業、能源、基礎建設與教育的關鍵投資

無論對於某個國家(無論是國家層級、次國家層級,甚至是微觀區域層級)的適當投資組合為何,實質且廣泛的進步從根本上來說仍然需要提高農業生產力和食品安全;提供可負擔且可靠的能源供應;在基礎設施如水利或道路方面做出合理投資;確保財產權安全;具備可接受的公共治理;制定明智的(至少是在區域內)貿易政策;以及建立一個全面性的教育體系,以確保企業能夠依靠其員工和管理者的技能運作(在此,我們應迅速拋棄那種單純認為教育就是唯一且充分發展救星的天真觀念)。而在尋求有助於具體行動分析時,不僅限於國家層面,也包括微觀層面,以符合我們“真正包容性投資”方法的標準並為特定金額帶來最大回報,我們接下來將轉向哥本哈根共識中心。

同意達成共識。每一項重大投資決策都值得擁有一個合理的決策框架,該框架在戰略成本效益分析中優先考慮可行的選擇。當面對不確定性時,如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所精闢指出的,「大致正確而非精確錯誤」就足夠了。而且,在可能的情況下,決策應考慮到最佳可得的研究成果,並使用事實、資料和證據作為依據。

哥本哈根共識中心:解決全球貧窮的最佳策略

哥本哈根共識中心(CCC)由比約恩·隆博格(Bjorn Lomborg)領導,是一個專注於研究解決方案的智庫,致力於為政策制定者和慈善家提供建議,以指導他們如何最有效地運用資金來幫助貧困人群。他們的工作在隆博格的書籍《優先考慮最佳事物》(Best Things First, 2023)以及CCC報告《非洲最佳購買:全球最貧困者的解決方案》(Best Buys for Africa: Solutions for the World′s Poorest, 2021)中有關聯。這些出版物提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總結,並對幫助全球最貧困者提出了具體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建議。該書概述了十二項解決方案,涵蓋從確保土地所有權到透過農業研發來增加食物供應,使其更為豐富和可負擔得起。而報告則檢視了二十六項可用現有技術進行的幹預措施,以及十九項面向未來的研發投資。

撒哈拉以南非洲兒童營養不良:衝擊發展與健康

在兩份CCC出版物中提出的所有可能性中,我們現在聚焦於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營養不良問題(特別參見Hoddinott J., 2021)。營養不良(肥胖是第二種形式,尚未成為主要問題)特徵在於宏量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攝取不足,及/或微量營養素如維生素、碘、鐵和鋅的缺乏。在其慢性形式中,表現為生長遲緩:孩子們相較於其年齡或性別過矮;而在急性形式中則表現為身高過輕。無論哪種情況,其後果都非常嚴重:包括死產、早產、低出生體重,增加罹病風險,以及因感染導致死亡,還有認知發展受損。它還形成一個惡性迴圈,其中不良的營養狀況透過影響認知技能,導致學校表現不佳及成年後經濟生產力下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在亞非地區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中,營養不良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改善該地區的營養狀況對降低嬰幼兒死亡率至關重要。

解決線性方程組:方向分析與實務方案的完美結合

在處理線性方程組時,解決這類系統需要同時具備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將這一比喻應用於我們的討論中,必要條件可以表達為方向分析的卓越:做正確的事情。在這方面,哥本哈根共識中心提供了行業內最佳的分析服務。而充分條件則進一步要求實際設計出解決方案——巧妙地將分析翻譯成考量當前地方框架條件的實踐方案,以及在現場成功落實:做事情要做到位。在營養不良領域,設計與交付的一個典範是「Grain Xplore」。這是一項我深度參與的私營部門合作,我會接下來介紹它。

第三部分 - Grain Xplore:包容性投資的典範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金融環境中,包容性投資不再僅僅是一個流行的概念,而是成為了企業和投資者必須採納的重要策略。所謂包容性投資,是指透過將社會責任與經濟回報結合起來,促進更公平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

以 Grain Xplore 為例,這家公司專注於利用資料分析和科技創新來解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Grain Xplore 的核心理念是確保每個人都有能力獲得足夠的營養,這不僅有助於改善人類健康,也能推動可持續發展。

例如,Grain Xplore 利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來預測作物產量、最佳化供應鏈並降低浪費。透過這些努力,公司不僅提升了自己的業務效益,同時也為農民提供了更好的市場資訊,使他們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從而增加收入。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Grain Xplore 也積極參與社群專案,以支援小規模農戶。他們提供培訓和技術支援,幫助農民掌握現代耕作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這種模式不僅增強了地方經濟,也促進了社會整體福祉。

總體而言,以 Grain Xplore 為代表的包容性投資示範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即如何透過負責任地使用資本,不僅追求財務回報,更在實現社會影響力方面開創新的可能性。

海明威的磨坊。我們的新公司 Grain Xplore 是一家位於坦尚尼亞北部乞力馬札羅山丘的小型私營企業。這是一個試點專案,我們充分認識到前方有許多學習曲線,因此在公司名稱中加入了 ′(e)xplore′。我親切地將我們的倡議稱為「乞力馬札羅的磨坊」,這是對歐內斯特·海明威著名短篇故事的一種致敬。該專案的核心是一個玉米磨粉設施,並透過新增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來增強玉米粉的營養價值。我們主要的目標群體是學校及教育機構中的兒童。

我們公司的投資是一種理性而全面的包容性投資考量,這就是它的簡單之處,也是其重要性所在。它旨在提升整個國家在強化農業能力方面迫切短缺的能力。此計畫摒棄了「援助產業複合體」的運作邏輯,而是採用公平且市場導向的商業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其設計將當地框架條件置於價值主張邏輯的核心,並且能夠在實地落實成果。少一些口號,多一些行動。我們先來看看一些框架條件。

強化玉米:解決坦尚尼亞營養不良與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

適合的馬:玉米對我而言至關重要。雖然如前所述,國家的某些地區經濟進步顯而易見,但在次國家或微觀區域層面、各個行業之間,尤其是在社會階層中,情況差異極大。想一想:坦尚尼亞有310萬名5歲以下兒童(約每三名中就有一名)出現生長遲緩;1350萬人(約每五名中就有一名)經常忍受飢餓。對大多數坦尚尼亞人來說,一餐主要是指由加工玉米粉製成的傳統食品「烏加利」(ugali)。隨著坦尚尼亞的人口預計到2050年將增長至1.3億,對這種重要的澱粉穀物的需求勢必激增。因此,我們的專案重點便是玉米及其強化。因為玉米缺乏對營養健康至關重要的微量營養素(關於東非兒童生長遲緩盛行率的圖形概述,參見Kovacic F.A., 2024)。透過對玉米進行營養強化,我們可以有效改善當地居民的飲食質量,降低兒童生長遲緩和缺乏營養的風險,從而促進整體社會經濟發展。

坦尚尼亞農業困境:低生產力、供應鏈挑戰與氣候變遷衝擊

該國的農業生產力依然極為低下,除了個別價值鏈參與者的生產力不足——如土地面積小、產量差、農耕技術低落、灌溉稀缺以及化肥價格高昂等因素外,還因供應鏈連結不良或中斷而受到影響,例如缺乏(冷)儲存設施。模仿西方式工業化農業的想法聽起來雖然吸引人,但這個廣袤國家的大多數地區面臨著重大障礙:如缺乏鋪設好的交通網路、嚴重的能源短缺及頻繁的電力網路故障,還有私營和公營投資水平不足等問題。隨著人口激增,坦尚尼亞作為整個非洲的一部分,不僅經歷快速城市化,也出現了所謂的「小鎮擴張」現象:全國各地村莊和小鎮迅速增長與蔓延。全國散佈著約370萬個「小型農場」——這些家庭式的小型農場佔用了80%的可耕作土地並僱用約三分之一的人口。顯而易見,本地生產、本地加工和本地消費是實現食品安全和就業的一條關鍵替代且補充之路。

另一方面,氣候變遷也對坦尚尼亞的農業生產力造成了嚴重影響。由於極端天氣事件,如乾旱和洪水日益增加,農民們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削弱他們的生產能力及收入。因此,加強農業適應性措施,例如推廣抗旱作物及可持續農業實踐,也是提升當地食品安全的重要策略之一。

坦尚尼亞磨粉產業升級:解決營養不良的關鍵

磨粉是有效食品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坦尚尼亞的磨粉能力不足,不僅在生產力上有限,特別是在強化技術方面更是如此:根據Bymolt和d′Anjou(2017)的研究,超過30,000家小型和中型私營磨坊中,只有2%會對玉米粉進行強化。大多數磨坊(即使是在先進的基利馬賴羅地區,也有90%以上)並不提供袋裝麵粉。這一情況阻礙了強化玉米粉的有效分配。綜合來看,這代表著該國存在嚴重的營養缺口,使超過5,000萬人無法獲取強化食品供應。若能提升坦尚尼亞的磨粉能力及加強小型與中型磨坊的強化技術,將有助於改善發展中國家的營養狀況,降低貧困地區面臨的飲食問題,同時促進公共健康。

Grain Xplore:高效、永續的食品鏈完整性解決方案

計量、技巧與追蹤。在食品鏈完整性方面,特別是針對製粉和營養強化,Grain Xplore 現在正好應運而生。這一業務與運營模式是以整體系統的思維精心設計的。該設施故意採用「緊湊型」設計,利用現成且經過驗證的現代技術:這種適度規模的方法將小巧轉變為優勢。該設施不僅經濟實惠且具成本效益;它在所需投資與所提供效能之間找到了最佳平衡,以有限的資源達成最大效果。其模組化和標準化藍圖允許未來快速擴充產能及跨區域複製。一個系統性的「Verbund 概念」——這是一種由德國化工公司 BASF 開創的方法——強調了生產、(數字)技術及供應鏈連結之間緊密的商業整合。技術投資與對「人力資本」的同等投資相匹配,透過職業、商業及領導力培訓來建立和提升人員技能。綜合起來,這將促進企業所需的生產力提升,以確保其長期財務可行性。Grain Xplore 的整體系統設計不僅重視生產效率,也強調可持續性,透過使用環保技術和最佳資源管理實踐來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同時確保糧食安全與質量。

Grain Xplore:解決營養不良,促進永續農業,創造經濟機會

Grain Xplore 完全符合哥本哈根共識中心在選擇、設計和提供解決營養不良問題的方案方面的所有標準,並且還有許多其他優點,因為它充分體現了上述三重IFs「真正包容性投資」的解決方案(歡迎親自來了解)。該公司幫助填補當地食品供應鏈中的關鍵空白,從而也減少食品浪費。其360度本地化使得透過當地種植、加工及消費玉米來實現自給自足:透過食品安全保障國家安全。我們的公司有意採取一個整合價值鏈的方法,例如從女性自助團體進行採購(這也是CCC推薦名單上的專案)。該倡議創造了直接和間接就業機會,特別是為年輕人和女性提供工作,使當地居民獲得收入。除了內部教育措施外,Grain Xplore 還將投資於行政、商業及領導技能的外部轉移,以及針對社群參與的特定活動,如營養和農業教育。我們的倡議與當地政府合作,以確定如何最好地支援政府全國性的營養健康努力,包括確保向教育機構提供強化玉米粉:這是對抗兒童食物貧困和生長遲緩的重要途徑之一。Grain Xplore 也致力於推動可持續農業實踐,鼓勵農民採用環保耕作方法,提高土壤健康和作物產量,同時減少對化學肥料和農藥的依賴,以促進生態平衡與長期食品安全。

Grain Xplore:微型專案實踐,創造永續社會影響力

持續探索,結出豐碩的果實。Grain Xplore 的核心在於智慧行動,而非空談。我們對「偏離發展主流辯論之路」的具體回應,是一個腳踏實地的微型專案,專注於行動、實驗、學習和交付。這是一項私營部門倡議;它汲取了上述公共部門辯論中的教訓,但得出了我們自己的經濟和倫理結論。我們風險自有資金——未花費任何稅收或援助資金——因此在資本支出和全面運營啟動的融資上,我們需要採用「謙遜手段」的方法。我們透過密切關注財務底線和運營生產力,確保長期經濟可行性,同時保持「不為虧損」的態度:降低利潤邊際回報的期待。與此同時,我們也組織了一個聰明慈善參與的平台,以受託微型專案的形式(只需撥打電話或傳送電子郵件);我們致力於建立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士創業生態系統,以進一步開發並多次複製我們的模組化解決方案。

Grain Xplore:在基利曼傑羅山腳下,用有限資源創造最大效益的永續農業

隨著公司名稱所暗示的,持續探索。而且——但僅就工廠而言——要多產並繁衍。因此,我們可以很快使用複數形式:基利曼傑羅的工廠。最終將海明威的故事轉變為一個美好的結局。Grain Xplore:讓玉米卡車不僅在塵土中行駛,更是上路。冷靜分析,少一些修辭,多一些行動。

Grain Xplore 是我與尊貴的當地姆巴蒂亞家族共同發起的一項合作計劃。版權所有。

文章 BY-NC-ND 費迪南·科瓦奇 | 標語 4M - 用有限資源創造最大效益;真正包容性投資 tII;基利曼傑羅的工廠:BY-NC-ND Kovalentics® | Grain Xplore:公司創始人 | APBS 認證

參考文獻
1. 如何在21世紀致富。(2024年1月6日)。《經濟學人》。
2. 有關國家世界銀行資料的視覺比較,請參見科瓦奇,F.A.(2024)。世界銀行集團:以PPP為基礎的GDP和撒哈拉以南非洲;請檢視:www.kovalentics.at/emerging 的圖片滑塊。

工業政策、國家能力與非洲發展:最新研究與趨勢

3 Aiginger, K., & Rodrik, D. (2020). 工業政策的重生與二十一世紀的議程。《產業、競爭與貿易期刊》,第20卷,189–207。4 Yülek, M. A., Lee, K. H., Kim, J., & Park, D. (2020). 國家能力與工業政策在汽車產業中的角色:土耳其和南韓的比較分析。《產業、競爭與貿易期刊》,第20卷,307–331。5 Gelb, A., Ramachandran, V., Meyer, C., Wadhwa, D., & Navis, K. (2020). 次撒哈拉非洲能成為製造目的地嗎?勞動成本、價格水平及工業政策的角色。《產業、競爭與貿易期刊》,第20卷,335–357。6 參見《次撒哈拉非洲增長正在分化》。(2024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McDermott, J.(2024年11月23日)及《兩個非洲的故事》。 《經濟學人》及《次撒哈拉非洲增長正在分化》。(2024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解決撒哈拉以南非洲貧困與發展:關鍵研究與報告

7 例如,請參見《時鐘在滴答作響:撒哈拉以南非洲迫切的就業創造挑戰》(2024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8 哥本哈根共識中心:www.copenhagenconsensus.com。9 善行者與最佳行動者。《經濟學人》,2019年11月14日。下載地址:www.copenhagenconsensus.com/best-buys-africa。10 蘭博格,B.(2023)。優先考量:全球最貧困地區的12個最有效解決方案及我們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承諾(首版)。哥本哈根共識中心。11 哥本哈根共識中心(2021)。為非洲辨識最佳購買方案:比較成本與效益。下載地址:www.copenhagenconsensus.com/best-buys-africa。12 霍丁諾特,J.(2021)。減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營養不良。在:《為非洲辨識最佳購買方案》,第59-63頁。13 有關整體非洲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經濟差距以及非洲對資本主義革命需求的宏觀討論,請參見:《特別報告:非洲的經濟體系》。非洲差距。(2025年1月11日)。《經濟學人》。

坦尚尼亞營養不良與人口挑戰:玉米強化、政府政策與生育率

14 Kovacic, F. A. (2024). 生長遲緩;請參見圖片滑塊: www.kovalentics.at/emerging。15 Bymolt, R., & d′Anjou, J. (2017). 關於坦尚尼亞小型及中型玉米粉強化的經驗教訓。16 有關坦尚尼亞政府應對該國營養挑戰的努力,可參見《國家多部門營養行動計劃(NMNAP II) 2022–2026》。(2022)。坦尚尼亞總理辦公室。17 此美麗表達的功勞歸於獨立出版商Grove Atlantic的Morgan Entrekin。參見:Small, but mighty. (2023年12月2日)。經濟學人。18 間接地,我們的努力有助於加速迫切需要的生育率下降,並降低出生率。參見《坦尚尼亞經濟更新:克服人口挑戰,同時把握機遇》。(2024年3月)。世界銀行。

參考來源

SDGs 目標1|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 未來城市

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第一項目標是「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SDGs 目標1有哪些細項目標和核心精神?

人人都做得到!如何在日常落實SDGs永續發展目標? - 未來城市@天下

SDGs這85件事,人人都做得到!如何在日常落實SDGs永續發展目標? · 1.學習家庭理財技巧 · 2.要求安全的工作環境 · 3.確認購買的產品生產過程未有剝削 · 4.支持在 ...

「永續生活態度」是什麼?永續生活就從12個方向開始!

永續生活的核心來自於永續發展的三大支柱-環境、社會及經濟三重底線,在滿足這些人類基本需求的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的利益,並透過循環經濟、零廢棄 ...

台灣推動脫貧政策之展望與未來借 ...

... 永續發展的目標,適當的「獲利」將能確. 保儲蓄互助社繼續服務社員,並能提供股息給予社員,以延續儲蓄互助社的存在. 價值。另外他也強調儲蓄互助社轉型為社區型服務機構 ...

優先消除貧窮才能談永續 - 慈濟月刊

「消除貧窮」,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第一項,希望在二○三○年前,消除世界各地的極端貧窮,目前的衡量標準是「每人每日生活費不足一點二五美元」;雖然貧窮 ...

中共19大報告CSR解讀3 -- 扶貧是企業的戰略契機

中國大陸社會主要矛盾已發生轉變。作為脫貧攻堅戰重要一極,企業以市場思維和商業手段解決包括貧困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戰,使效率與公平通過彼此實現最大 ...

“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的通知 - 中國政府網

2011年至2015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億多人、貧困發生率降低11.5個百分點,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大幅提升,貧困人口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上學難、就醫難、行路難、飲水 ...

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一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強產業、促就業、優服務,2021年全國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2550元,比上年增長16.9%,脫貧群眾獲得感、幸福 ...


N. E. M.

專家

相關討論

❖ 相關專欄